印度是第二大纖維素纖維生產國、第二大棉紗生產國、第二大絲綢生產國以及大的黃麻生產國、第七大紡織品貿易國和第五大成衣貿易國。紡織業在印度工業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該國僅次于農業的第二大創造就業部門,同時也是僅次于信息技術產業的第二大出口創匯行業。自2005年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后,印度成為大的受益國之一,同時也是在紡織領域與中國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
印度具有豐富的棉花資源。
棉紡業發展進入“冬季”
2009年紡織工業生產總值為55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工業總值的14%、出口總額的17%。據報道,紡織業為印度提供了3317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另有5485萬人從事著與紡織行業相關的活動,印度所生產的紡織產品中大約有50%轉入出口市場,紡織品出口對國家商品出口的貢獻率為13.5%。
2002~2006年間,印度人造纖維和人造長絲產量顯著增加,增幅分別為51.73%、72.38%;氣流紡增幅為28.42%;手搖織機數量基本持平。
自2006年以來,印度紡織業發展遇到較大困難。印度盧比對美元快速升值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出口增速大幅下滑,2007年年中出口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再加上棉花價格不斷上漲,印度紡織工業速發展勢頭開始剎車。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11%~12%的通貨膨脹率影響,印度紡織業也進入冬季,紡織產值為620億美元,其中出口220億美元,國內消費達到400億美元,國內消費占總產值的66%。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紡織工業投資環境轉好,梭織工業宣布5個新項目開工,共投資2.1億美元,紡紗工業宣布20個新項目開工,共投資3.8億美元。隨著未來經濟形勢的好轉,印度憑借其原料優勢和技術水平提,到2009年第二季度,銷售增長強勁復蘇,織布工業銷售同比增長19.7%,紡紗工業同比增長8.9%,人造纖維工業同比增長15.7%,成衣服裝工業同比增長14.2%。2009年4~11月,纖維、紗和布的生產都開始顯示出正增長,布產量同比增長10.8%,人造纖維和紗線產量分別增長21.3%和11.8%,總體混紡紗產量在此期間增長5.1%。
隨著國際棉紗價格上升,下游用戶需求已經開始從棉花轉向化纖。2009年4~9月,印度化纖和人棉紡織工業出口金額猛增26.32%,達到18.75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水平僅為約14.88億美元。
服裝出口每年賺取外匯109.5億美元,2009年4~6月印度整體紡織品(不包括服裝) 出口同比下降了21.8%,2009年7月出現復蘇跡象,出口同比增長2.92%。服裝出口也在同比連續下降8個月之后顯示出復蘇跡象,2009年9月印度服裝對美國出口呈現增長態勢。
競爭力優勢明顯
原料:印度棉花供應充足且品種多。印度擁有上大的棉花種植面積,2008~2009年棉花產量為493萬噸,占到全球的29%,也是上惟一擁有眾多棉花品種的國家,棉花品種按長度分為三個類別:即短纖維(含短纖維、中纖維)屬印度土種棉;中長纖維(含較長、長纖維)屬美種陸地棉;特長纖維,屬陸地棉和埃及棉品種。基本上各省都播種各個品種的棉花,主要品種包括Deshi、J34、V797、LRA、MECH1、Bunny、Shanker-6、MCU5、DCH32、Suvin等,其中國際市場比較流行的 Shanker-6 只在古吉拉特邦種植。
中國和印度主要紡織原料的產量都呈迅速增長的趨勢。以棉花和化纖兩大主要紡織原料為例,2005年以后中國、印度兩國的棉花和化纖產量保持逐年增長(2008年除外),占全球總產量的比重也節節攀升,2008年中國棉花和化纖產量占全球比重分別為30.3%和53.7%,印度分別為20.1%和5.71%。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紡織原料產量大大過印度。從需求情況來看,由于中國紡織業的規模龐大,對紡織原料的需求不斷增加,使得相當一部分原料必須通過進口來滿足,呈現了本國供應不足的局面。而印度紡織業規模相對較小,原料供給則相對充足,是全球主要的棉花出口國之—,并且在2005年以后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年均出口增速。作為中國第二大原棉供應國,目前印度棉花出口占據了中國進口總量的27%~28%。
勞動力成本:印度勞動力低廉是制勝法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呈上升趨勢,成本優勢正在逐漸消失,印度則更具有勞動成本競爭優勢。以環錠紡噸紗的生產成本為例,中國比印度15%左右。 印度紡織工人的收入比中國紡織工人低25%左右。勞動力成本低廉是印度紡織服裝業在國際市場上立足制勝的重要法寶。勞動力成本在印度紡織服裝業勞動成本所占比重為6%,中國的這一比例為10%。
中印棉紡織品貿易:印度出口競爭力逐步增強。中國是印度棉花出口的大目的地,近兩年中國從印度進口的棉花量占到進口棉花總量的27%左右,同時占到印度棉花出口總量的70%以上。由表3可以看出,中國自印度進口棉紗線和棉織物均呈增加趨勢。
2004年印度紡織品進口總額為15.03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進口額為5.49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36.52%,較2000年的0.79億美元增加了597.26%。印度進口中國紡織品占進口全球紡織品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13.17%提到2004年的36.53%。由表4可知:2007年時印度自中國進口棉織物達到9681萬米,占中國總出口額1.55%。隨后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印度紡織業受到沖擊,自中國進口棉織物數量有所下降。2008年10月,印度紡織品出口開始呈下降趨勢,2009年4~11月,印度紡織品出口較2008年同期減少15%, 2009年底和2010年初,紡織品出口同比為正增長,分別達到5%和7%。由于歐美需求的減少,2009年12月服裝出口下降幅度仍過11%,但印度紡織業仍然在緩慢回升。
根據KSATechnopak機構估計,在印度全部的服裝業生產中,僅有4%的面料來自國內的工廠。隨著印度盧比匯率穩步上升,中國面料價格比印度便宜5%~10%,印度服裝企業開始轉向中國采購紡織面料。2005~2009年,印度進口面料每年的增長幅度在3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