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正在德國波恩進行的第二輪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使“溫室氣體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關注度再次上升。全球氣候變化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復雜的挑戰之一。IBM公司提供財政支持的一份報告指出,電力工業要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諸多挑戰,包括:突發惡劣天氣造成的電力中斷,氣候變化對輸變電設施造成的漸進損壞等。在此背景下,電力行業更需要舉全行業之力,共同履行節能減排的社會責任。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有關專家。
關鍵詞 溫室氣體減排
核心提示:我國一次能源以煤為主,清潔能源比重偏低,結構性矛盾突出。
2007年,據有關國際機構和專家估計,我國電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27億噸,美國2006年的排放量為24億噸,從排放強度看,我國電力每千瓦時排放二氧化碳0.831千克,美國為0.612千克。
2008年,我國電力行業平均煤耗比2007年減少11克,僅此一項即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到7800萬噸,由此可見電力在節能減排方面的重要性。
專家解讀 電力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在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電力行業排放量約占50%,基本上來自火電排放,燒1噸煤要排放近2噸的二氧化碳,因此,大力推進電力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刻不容緩。
從長遠看,一次能源構成中,以煤為主的狀況將長期存在,電源結構也是以煤電為主,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80%以上,煤電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70%以上。
未來幾十年,以煤電為主的格局難以發生重大變化,溫室氣體減排將成為未來電力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按照國家提出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目標,電力行業面臨嚴峻挑戰。
電力行業既是全社會溫室氣體的排放大戶,也是減排大戶,同時也為全社會減排溫室氣體提供重要的技術平臺。電力行業可以通過發展和應用智能電網,盡可能提可再生能源轉換為電力的比重,從而促進工業和民用領域低碳技術的應用。此外,通過加強需求側管理,也可有效促進全社會的節能減排。
關鍵詞 低碳技術挑戰
核心提示:我國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規模大、分布集中,大多處于邊遠地區,需要走集中開發、規模外送和大范圍消納的發展道路,對電網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很要求。
另一方面,我國2000年以后建設的發電機組占65%以上,這些新建煤電機組技術水平已接近先進水平,碳排放的鎖定效應明顯,再加上大部分低效機組已淘汰,使得電力行業碳能源稟賦和碳電力模式短期難以做出重大調整,電力工業低碳探索的艱巨性不言而喻。
專家解讀 電力工業是實現低碳發展的橋梁
電力工業是通向實現低碳發展的橋梁,主要通過三個層面發揮橋梁作用。
一是在企業層面,通過將低品位的熱能轉換為品位的電能,實現清潔利用并提整體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在區域循環經濟層面,電力既是資源流、能量流、資金流的中心,也是生態工業的心臟,通過區域循環經濟的建立,能夠促進區域低碳發展和整體減排;
三是在社會層面,電網是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運行的主體,通過需求側管理,能促進全社會的節能減排。同時,從全局性、系統性、長遠發展的觀點看,智能電網將是低碳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為提電力行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亟需開展電力行業控制溫室氣體關鍵技術的研發、試點和應用,制定符合國情和電力行業特點的低碳技術路線和發展路線。
首先,要準確定位。要準確估計中國電力工業發展及技術水平狀況,重視鎖定效應。電力產業具有資金密集型和生命周期較長的特點,一旦發電和電力傳輸模式確定,其碳排放的基本模式便已經確定,再想改變有一定難度,且會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
其次,要加強對約束性因素的研究。低碳發展的約束性因素到底是什么?哪些是生產力的約束,哪些是生產關系的約束;哪些是剛性的,哪些是彈性的;哪些是長期的,哪些是短期的等等。這些約束性因素要認真匯總,區別開來分析。
第三,要確定合理的發展路徑。如,電力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及技術路線,包括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化石燃料發電的碳捕獲和封存技術(CCS)路線圖等。
目前,與低碳發展相關的法律有《清潔生產促進法》、《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和《循環經濟促進法》等,還應研究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體系,關注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法等法規的制定。
上海世博園國家電網館工作人員演示電動汽車充放電。
向家壩—上海特壓直流工程長江跨越現場。
關鍵詞 合力應對氣候變化
核心提示:為提電力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促進電力行業實現安全發展、清潔發展,適應日趨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制定了《電力行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框架》。
《框架》提出了電力行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初步目標:建立健全電力行業應對氣候變化的體制機制,研究并提出電力行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和技術路線,加強電力行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能力建設,開展“十二五”電力行業溫室氣體減排規劃研究。
上一條:風電設備產業整合序幕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