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海洋石油裝備制造業捷報頻傳。5月28日,我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3000米深水鋪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順利出塢,填補了國內重大深水海工裝備領域的空白。而在此之前,我國首臺海洋鉆井隔水管裝置研制成功并亮相;我國自行建造的第六代深水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順利出塢……
一系列行動的背后是試水深海的決心,我國海洋石油裝備已經開始發力。
海洋托起的強國大業
21世紀被稱為海洋的世紀,對石油行業來說,更是如此。全球石油儲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分布在海洋,美國地質調查局出版的《石油評估》預計,海上有過3000億桶的石油資源尚待發現。
一面是日益枯竭的陸上油氣資源,一面是海洋這座尚未充分挖掘的能源寶庫,在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的未來,向海洋進軍可謂當前油氣開發的必然選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洋油氣開發的巨大潛力給海洋工程設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和動力。工信部裝備工業司船舶處處長由淑敏指出,海洋油氣裝備市場的年平均規模大概有500億至600億美元,隨著海洋油氣開發向深水進軍,裝備技術含量和價值量也將會增長。這個規模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因此,有專家把這個海洋世紀里的海洋裝備產業稱作強國大業。
無論是近海的油氣資源開發還是遠海的大陸架的海洋開發,我國都對海洋裝備提出了很多要求,需求旺盛。因此,我國為這個朝陽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009年,我國公布裝備制造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推進石化裝備自主化。工信部裝備司明確表示,根據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戰略部署,在開展“十二五”規劃的研究中,還將繼續加強對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設計技術、項目管理技術以及建造技術的支持和引導。眼下,我國已開始組織關鍵設備國產化的組織工作。
中國海洋裝備制造發力
面對市場和政策雙重利好消息,我國海洋裝備制造現狀卻不容樂觀。處于海洋裝備第三陣營的我國海洋裝備制造,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技術發展兩頭在外,在深水裝備研發設計方面差距尤其明顯,且國內企業大都不具備承擔總承包項目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絕大多數是作為分包商承擔,處于產業價值鏈低端。
目前我國90%以上的海洋石油鉆采裝備依靠進口,每年從國外采購裝備的金額達上百億元人民幣,國產海洋鉆采設備的市場占有率不足10%。因此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馬家驥專家曾直言,我國海洋石油裝備才剛剛起步。
毋庸置疑,我國海洋裝備制造相關企業向海洋進軍的步伐開始加速。國內石油公司、上海外橋造船公司、大連船舶重工等相關企業紛紛表示將加大對海洋裝備的投入。中國石油將把開拓海洋裝備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海油則表示其海洋石油裝備瞄準大型化、專業化。在摸索和積累過程中,我國海洋裝備也已取得一些顯著成果。比如上文提到的首臺海洋鉆井隔水管裝置,是寶雞石油機械公司研制,對于打破國外壟斷、推進端石油裝備國產化具有重要意義,而由中國海油投資我國自行建造的“海洋石油981”,填補了中國在深水裝備領域的空白,使中國躋身深水裝備的水平。
很多公司更是立足長遠,從陸上到海上,裝備制造實現了戰略驅動跨越式轉變。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寶石機械公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面對陸上石油鉆采裝備產量飽和,產品需求銳減的局勢,寶石機械公司調整戰略,迅速向海洋領域拓展,僅2009年的迪拜“1+1”海洋自升式平臺項目就創下了18億元的訂單。為加大海洋裝備科技攻關力度,公司引進20多名尖端科技人才。公司海洋裝備所王定亞所長介紹,按照國家863計劃,他們所研制的鉆井隔水管、平臺錨機和105Mpa新型鉆井防噴器三大課題在國內尚處于空白。三項技術產品的問世,必將助推寶石機械公司乃至全國海洋石油裝備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寶石機械公司先后完成了勘探3號、惠州192-193等19個海洋鉆井平臺項目,擁有自升式、固定式、設備調式等多種海洋鉆井平臺的生產能力,海下鉆井深度達到9000米,產品遠銷南海、東海以及墨西哥、阿聯酋等多個國家和城市。
一邊是企業紛紛發力,一邊是國家大力扶持和專家諄諄囑咐。此次發展不是廣鋪攤子,而是要研發新型端的技術,并依托創新型大集團,多行業協同解決產業瓶頸技術難題。
面對遼闊的大海,我國海洋裝備制造業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今天這條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努力,明天就能夠成為具有千億產值規模的新興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