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重視核電走出去由來已久。
“我國核電產業經歷過速發展期后,市場容量相對穩固、增長潛力日趨平緩,核電企業若要長期保持較的盈利能力便需開拓新市場,而歐洲是非常適合國內核電企業重點攻克的市場。同時,國內核電企業在核心技術、核心設備方面逐漸趕歐美發達國家,在成
歐洲當地時間11月25日下午,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羅馬尼亞共和國總理維克托·蓬塔的共同見證下,中廣核與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簽署了關于建設羅馬尼亞切爾納沃德(Cernavoda)核電站3、4號機組的合作意向書。
在切爾納沃德核電站項目中,羅馬尼亞核電公司占據項目84.65%的股份,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擁有9.15%的股份,而盧森堡阿賽洛米塔爾鋼鐵公司的羅馬尼亞子公司則擁有6.2%的股份。
據了解,此前中國核電走出去僅在巴基斯坦有先例,但如若能夠在歐洲地區斬獲工程,則對于在發展中國家開拓市場更有說服力。
其實,中國重視核電走出去由來已久。
“我國核電產業經歷過速發展期后,市場容量相對穩固、增長潛力日趨平緩,核電企業若要長期保持較的盈利能力便需開拓新市場,而歐洲是非常適合國內核電企業重點攻克的市場。同時,國內核電企業在核心技術、核心設備方面逐漸趕歐美發達國家,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優勢也逐漸顯現出來,對外輸出也是水到渠成。”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之前由于缺乏國際經驗和可以說服別人的成功案例,不少在歐洲地區投標的企業都以失敗告終。
去年11月,德國公用事業公司RWE(萊茵能源)和EON(意昂能源)合資的英國核電公司Horizon的收購被日本大工業電子設備制造商日立橫刀攔下,致使中國兩核電企業無緣此項目。
對于終略顯意外的結果,有專家分析稱,中國的核電在自主技術方面的缺失成為本次無緣收購的重要原因,“中國核電的部分相關技術主要來自外國,因沒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很難走向市場”。
而此次能簽訂的建設核電,任浩寧認為,中廣核能夠攻克羅馬尼亞核電項目與公司自身優勢有密切關聯,還與李克強總理的“強力推薦”密不可分,中歐加強通信、能源領域的合作是此次雙方人會晤的重要內容,中國核電有望成為“ 中國鐵”后又一張“中國名片”,核電領域的合作將促進中歐各個領域的深入合作。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目前歐洲仍處在從經濟危機緩慢復蘇的過程中,各國經濟實體資金短缺,中廣核技術基礎和資金雄厚,這也為其進軍歐洲核電市場提供了保障。
雖然,核電方面的發展出現了喜人的轉機,但是風險與挑戰也需要認清。
據了解,此前羅馬尼亞核電公司還有4個合作伙伴:捷克CEZ能源集團、法國天然氣蘇伊士集團、德國RWE電力集團和西班牙伊維爾德羅拉電力公司。但這四家公司于2010年9月、2011年1月20日先后宣布退出,其中三家公司給出的理由是:經濟和市場的不確定性。
另外,歐洲環保主義漲,核電項目在建設過程中也會遭遇很多阻力。
作為中國能源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核電,中國核電公司應該預計到風險,應該做些相應的準備。
“一方面,中國核電企業所建設和運營的核電項目尚未出現過核泄漏事故,安全性、環保性值得信賴,輿論宣傳工作應當提前做好,以期消除普通民眾的恐慌心理;另一方面,能源外交并非單純的公司行為,政府層面的公關工作已經完備,中廣核只需拿出好的技術、好的設備便可獲得足夠信任。”任浩寧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