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赤峰市的草原上,巨大的白色風機和藍天白云、碧綠的草原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這里是上大的在役發電場賽罕壩風電場。“2004年,我們剛剛在這里起步的時候,什么配套設施都沒有。一年到頭刮不完的風,被當作這里的風害。”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資深員工告訴記者。
現在,這個風電
2011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1763萬千瓦,累計裝機6236萬千瓦,均居,而在2005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僅有127萬千瓦;2010年,我國風電設備國產化率已達90%,而在2005年,這一數字僅有10%左右。黨三菱十六大以來,尤其是2005年以來,我國風電發展迅猛,令矚目。
山東鄒平縣長星風電城歐姆龍風電機組輪轂。 董乃德攝
在內蒙古赤峰市三菱PLC草原上,巨大的白色風機和藍天白云、碧綠的草原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這里是上大的在役發電場賽罕壩風電場。“2004年,我們剛剛在這里起步的時候,什么配套設施都沒有。一年到頭刮不完的風,被當作這里的風害。”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資深員工告訴記者。
現在,這個風電場每年發電20億千瓦時,相當于赤峰市460萬人口半年的用電量,可節約標準煤70萬噸。在這個風電場周圍,其它幾家風電場也已經陸續建成。風機成為草原上的風景,曾經的風害成為點亮萬家燈火的清潔能源。
裝機規模
從2005年開始,我國風電連續5年實現翻番增長,2010年風電裝機容量突破4473萬千瓦,成為風電大國
賽罕壩風電場僅是近年來我國風電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從2005年開始,我國風電連續5年實現翻番增長。2005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僅有127萬千瓦,到2009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2500萬千瓦,過德國成為第二風電大國。201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突破4473萬千瓦,成為風電大國。
2010年,丹麥知名咨詢機構MAKE曾經發布調查報告說,中國廠商的迅速崛起正在改變著全球風電產業的格局,預計2011年到2016年期間,中國市場將占據全球市場裝機量的38%左右。現在,中國風電在全球市場的占比,已經過了這個當時被認為大膽的預期。2011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達到創紀錄的4170萬千瓦,中國市場以1763萬千瓦的新增裝機,占據了其中42%的份額。
隨著我國風電的發展,一批中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進入前列。2011年,在新增風電裝機規模全球排名前10位企業中,金風科技、華銳風電、聯合動力、明陽風電4家中國企業分別位居第二、第七、第八和第十位。這4家企業占據了國內市場將近60%的份額,我國風電設備市場集中度不斷提。
在2003年之前,我國的風電設備制造產業還是一個相對落后的產業。在內蒙古采訪時記者發現,早些年建設風電場所用的風機設備,幾乎全部都是進口的,2005年以后,國產的裝備才逐漸多了起來。據統計,2006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259萬千瓦中,國產設備只占三成,國外設備占比達六成多。而且,當時只占三成的國內設備主要集中在800千瓦以下級別的風機設備,兆瓦級風機市場基本被國外企業獨占。
現在,中國風電設備制造業已經從一個相對落后的產業,躍升至全球競爭者的位置。單位千瓦造價從“十一五”初期的7000元左右降到4000元以下,降幅達40%。同時風機關鍵零部件供應體系逐步完善,包括風機葉片、齒輪箱、軸承、電機、變頻器等關鍵零部件,在國內都有生產廠商。風機葉片、機架、輪轂、罩殼等我國都具有自主生產能力。
跨越發展原因何在
200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實施開啟了我國風電產業速發展的大門
幾乎從零起步,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中國風電跨越式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時勢使然。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已經向莊嚴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而在可再生能源中,風電因技術較成熟、經濟性較好被認為是具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根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新一輪全國風能資源詳查和評價結果,我國離地50米3級以上風能資源潛在開發量為25.8億千瓦,其中陸地約23.8億千瓦,近海約2億千瓦。
其次,是政策支持。對風電發展產生至關重要影響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發電企業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必須占新上機組的3%。當年7月,作為配套政策出臺的有關規定要求,從2006年開始,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未滿足國產化要求的風電場不許建設。隨后,我國先后發布《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促進風電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節能發電調度辦法》等,通過風電全額上網和稅收優惠、直接補貼等政策推動了風電產業的大發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可再生能源是政策推動的市場,當前風電的上網電價在0.51元至0.61元之間,遠于火電和水電的價格,帶動了風電產業的發展。
再次,是良好的制造業基礎。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一大特點是,風電應用帶動了風電設備制造業的大發展。我國有比較好的裝備制造業基礎,制造的風機在國內市場應用,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目前,通過起點引進再創新,我國風機企業打破了國外企業對兆瓦級風機的技術壟斷,金風科技、華銳風電、聯合動力、東方電氣等企業都具備了兆瓦級風電機組設計制造的關鍵技術能力,通過引進或自主研發、建設水平實驗室和測試平臺、培養專業風電技術人才等措施,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自主研發體系。金風科技開發了永磁直驅技術,開創了齒輪箱之外的又一風電技術路徑;聯合動力針對各類風資源,研發了大容量、低風速、海拔、防風沙、潮間帶、直驅永磁和海基風機等多系列風機產品。海上風電是風電行業前沿的領域。目前華銳風電已經開發出了國內首臺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這是我國臺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球技術的電網友好型風電機組,使我國成為繼德國之后,第二個能自主生產單機容量為6兆瓦風電機組的國家。
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永生表示,我國新能源產業起步的時間與國外相差不大,風電已基本實現與風電同步發展,中國抓住了這個有利時機,在新一輪能源革命中搶占先機。
未來發展更重理性
專家表示,應根據能源發展總體規劃,結合地方情況和風電發展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電規劃,解決好并網消納問題,使風電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風電累計并網裝機達到1億千瓦,年發電量過1900億千瓦時,其中海上風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基本形成完整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到2020年,累計并網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年發電量過3900億千瓦時,其中海上風電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風電成為電力系統的重要電源。
要實現這一目標,當前須著力解決制約風電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并網消納問題。電監會發布的《重點區域風電消納監管報告》顯示,2011年,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風電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907小時,同比降低266小時;棄風電量達123億千瓦時,棄風率約16%,棄風電量對應電費損失約66億元。其中,甘肅和蒙東地區棄風率過25%。
專家表示,要在開發建設大型風電基地的同時,積極建設中小型風電項目接入配電網就地消納。要加快風電項目、輸電工程的配套核準、建設。進一步加快風電富集地區送出通道建設,改善現有網架結構,提電網輸送能力和消納能力。進一步完善價格財稅政策,健全風力發電和收購激勵機制。
同時,要按照集中與分散開發并重的原則,推進風電的規模化發展和分散式開發,增強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完善風電標準及產業服務體系,使風電獲得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
上一條:三菱HC-KFS43,MR-J2S-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