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草擬的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中,端裝備、民生用機械裝備(以下簡稱民生裝備)被列為“重點發展任務”。其中,民生裝備是被列入裝備制造業的五年發展規劃(草擬)中。
雖然上述“十二五”規劃尚未定稿,仍在多方討論中。但無論草稿如何修改,“民生裝備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個突破之舉,目的是喚起決策部門對這個行業的充分重視。”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接受專訪時,把民生裝備的發展放在了戰略意義的度來詮釋。
屈賢明強調,這里提到的民生裝備不是直接的消費品,而是與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關的投資類裝備。
民生裝備市場約萬億
民生裝備不是通常所說的民生用消費品,而是與人的生命與健康密切相關的投資類產品。
我們通常所說的裝備制造業,是指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即為工業行業提供工作母機的制造業。那么,什么是民生裝備?民生裝備屬于裝備制造業范疇么?
面對記者提出的一連串問題,屈賢明并不感到意外,業內專家起初也曾發起過關于民生裝備概念及所屬范圍的討論。他告訴記者,這里提到的民生裝備不是通常所說的民生用消費品,而是與人的生命與健康密切相關的投資類產品。例如,醫院用的核磁共振儀。這個裝備價值千萬余元,直接關系民生,裝備國產化的意義重大。
作為中機聯編制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的專家組成員,屈賢明對民生裝備所涵蓋的領域頗有研究。他告訴記者,當前我們所提出的民生裝備發展的重點,大致包括六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是現代化農業裝備。包括節水灌溉設備和精準農業設備、食品安全設備、農副產品深加工設備、食品飲料加工技術與設備、農業生物資源化設備。
二是為消費品的現代化生產和流通提供的完整解決方案。針對日用化工、食品深加工、婦幼用品等快速發展的民生用品領域,完善其工藝流程,提升其現代化水平,實現生產加工、質量控制、產品包裝和物流配送各生產環節裝備的自動化、精準化和智能化,提供用戶企業完整的解決方案。
三是安全應急救災設備。包括應急搶險和救援設備、消防設備、煤礦安全與應急設備、搜救設備、生命探測儀、消防泵閥、滅火機器人、建筑消防保安設備等。
四是環保和生態建設設備。包括大氣治理設備、城市污水污泥處理設備、城市垃圾處理設備、海水淡化設備、環境在線監測設備、草原生態建設設備等。
五是生物制藥設備。包括分析儀器、生物反應器、藥品生產線等。
六是生命健康和醫療診斷設備。包括數字化醫療設備、醫院信息化設備、用于醫療的微型機器人及針對老年人及病人生活自理需要的服務機器人、遠程健康診斷系統、家庭醫療智能系統等。
專家認為,發展民生裝備,是貫徹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方針的需要。大力發展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民生裝備,應成為擴大內需的重點之一。
屈賢明估算認為,上述類別的民生裝備每年的市場需求大約有1萬億元,而按照2008年的統計數據,當前我國傳統裝備制造業的市場需求是14萬億元。
端裝備體系初顯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端制造產業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中機聯編制的“十二五”規劃(草擬)中,也把端裝備列入重點任務行列。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端制造產業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中機聯編制的“十二五”規劃(草擬)中,也把端裝備列入重點任務行列。然而,對于端裝備概念的厘定及端裝備體系的雛形,業內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可以肯定的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新興裝備制造業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一方面,裝備制造業要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要求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持續快速發展的新動力;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信息通訊產業等國民經濟新興產業的崛起,必然要求裝備制造業為其提供先進裝備,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要求提供新能源發電設備(太陽能發電設備、風電設備、核電設備、智能電網、巨型儲能設備、分布式電網、新能源汽車),生物產業的發展要求提供各類科學測試儀器、生物反應器等。
那么,該如何給端裝備定義?屈賢明認為,端裝備制造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特征為:技術先進、基本成熟,國內已有相當的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市場空間大,對裝備制造業和國民經濟能起到支撐作用;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大;處于產業成長初期,成長潛力大;在能源、資源的供給體系方面有足夠的保障。
按照上述描述與特征要求,相關部門紛紛提出了若干領域亟待發展的端行業,內容上大同小異。屈賢明為記者大致介紹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在能源發電設備方面,以效節能、清潔環保、智能化為目標,積極發展新能源發電設備,重點實現100萬千瓦及以上核電設備自主化、兆瓦級以上光伏發電設備自主化,實現1兆瓦至3兆瓦級以上風力發電機組及關鍵技術自主化,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
在智能電網及其設備方面,主要是加強特壓輸配電和智能電網建設,重點發展特壓輸變電設備、智能電網設備、分布式電網設備、智能配電設備、智能用電設備及巨型儲能設備。
在速鐵路設備方面,主要是加快突破動車組核心部件的設計、制造技術,突破系統集成設計技術、交流傳動技術、網絡信息控制技術、轉向架及動力學技術,使時速300公里及以上國產動車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達到先進水平。
在海洋工程設備方面,重點研發新型自升式鉆井平臺等海洋工程裝備,開發海洋工程動力及傳動系統等關鍵系統和配套設備;加強深水海洋油氣開發裝備的研制和技術儲備,實現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建造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在物聯網及其設備方面,圍繞“智慧地球”的目標,重點研發傳感器技術和射頻標簽技術,促進其在工業化過程控制、電網控制、航空運輸管制、航空電子系統、汽車電子系統、智能交通系統、城軌安全智能控制系統、水運系統、家用電器和家庭醫療智能系統、自然災害監控預報系統中的應用。
在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設備方面,應對低碳經濟和節能減排要求,重點發展大氣治理設備、城市及工業污水污泥處理設備、危險固體廢棄物的處置設備、環境在線監測儀器儀表、脫硝脫硫設備、余熱余氣循環再利用設備、資源綜合利用設備、規模化海水淡化設備。
此外,還包括大力發展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民用飛機等。因這兩個領域都有國家專項進行重點攻關。因此,在目前所規劃的端裝備領域,沒有對其發展列出具體的發展目標。
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草擬的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中,端裝備、民生用機械裝備被列為“重點發展任務”。圖為我國大型知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邁瑞公司展出的大型醫療器械。
相關報道
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準備工作
工信部分片區調研裝備工業發展情況
為全面了解裝備制造業、汽車產業、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落實情況,進一步做好裝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3月下旬至5月上旬,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由司帶隊分赴東北華北片區、華東華南片區、西南片區、西北片區開展集中調研。期間,組織召開了4次分片區裝備工業發展座談會,與31個省(區、市)和6個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的裝備工業主管部門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調研了35家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
從調研情況看,各地方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積極落實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各項政策,采取措施促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在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促進新技術產業化,打造特色產業基地,搶占市場增長點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同時,目前各地方裝備工業主管部門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集聚、完善配套體系、促進兩化融合為主線,啟動了本地區裝備工業“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
通過分片區調研,裝備工業司與地方行業主管部門加強了溝通和聯系,全面了解了各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裝備工業平穩健康發展的情況,聽取了各地方關于“十二五”時期做強做大裝備工業發展的思路、措施及建議,有利于各地方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十二五”時期裝備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準確把握裝備工業總體發展思路,認真做好“十二五”時期各項重點工作,更好地促進裝備工業做強做大。 (龔興)
記者手記
戰略源于概念
民生裝備是一個比較新的詞匯。民生裝備制造業是為了保障與改善民生而提供裝備的行業。要厘定民生裝備的概念,似乎應該從民生談起。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堅持改善民生和擴大內需統一,通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的大方針。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把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和持久動力,著眼維護公平正義,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此前,我們一直強調,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旨在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提供保障。而經濟發展、國家強大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是改善民生。只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才有持久的動力,社會進步才有牢固的基礎,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要改善民生,離不開民生裝備行業的發展和壯大。民生裝備是為人的生命與健康安全提供保障的裝備,把民生裝備作為裝備制造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提出并不牽強。相對于核能裝備等重大技術裝備而言,民生裝備與人的生命與健康密切相關,在以人為本的當下,發展民生裝備的意義同樣不可小覷。
在醫療設備、安全應急救災設備等民生裝備領域,檔設備目前幾乎全部依靠進口。試想,如果這些與人的生命休戚相關的裝備尚不能實現國產化,那么,還談何安全?
過去,我們對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裝備重視不夠。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完全靠投資拉動。要轉變這種方式,從完全靠投資拉動轉變為既要靠投資拉動,還要靠民生需求來拉動,從單拉動轉變為雙拉動,就要大力發展民生裝備。
在后危機時代,大力發展民生裝備是裝備制造業轉變發展模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需要。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民生裝備還是一個新概念,但將民生裝備列入裝備制造業發展五年規劃(草擬),本身就是一種突破。“民生”概念的提出,更是凸顯了其戰略意義。
屈賢明告訴記者,此前,重大技術裝備從概念的提出到上升為國家戰略,也曾經歷過若干年的“儲備”階段。同樣,作為關系社會長治久安的民生裝備的發展前景,我們依然有理由期待。
上一條:首臺3兆瓦緊湊型風機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