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加大能源鴻溝
中國人口眾多,存在貧富差距。即使中國成為經濟體,中國的人均收入也僅僅是美國的四分之一,中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有人說中國經濟開始下滑了,7.7%的經濟增長率是中國需要的,
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經濟實力是中國的20倍。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占17%,與歐元區持平,低于美國的23%。中美經濟總量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未來,以美國經濟增長率2%、通貨膨脹率2%,中國GDP增長率為6%、通貨膨脹率3%、人民幣升值1%的保守方法估算,中國將會在2024年趕美國,成為全球大經濟體。中國成為全球大經濟體后會怎樣?經濟發展的終目的是為了提人民的生活水平,目前看來,沒有什么比擁有潔凈的空氣更重要了。
經濟增長加大能源鴻溝
中國人口眾多,存在貧富差距。即使中國成為經濟體,中國的人均收入也僅僅是美國的四分之一,中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有人說中國經濟開始下滑了,7.7%的經濟增長率是中國需要的,這可以讓通貨膨脹率保持在4%,保證就業率的提,并把失業率維持在5%。現在中國正在進行結構調整,不管從哪方面觀察,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會下降,出口也會下降,驅動國內消費會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這是中國內在的驅動力。
但是,中國很難驅動消費增長過8.5%,原因是醫療負擔以及社會老齡化。中國有句古話“養兒防老”,如果養育孩子作為保障的話,當18%的人口過60歲時,這就很困難了。到2050年,中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將面臨老齡化,這給消費增長帶來了很多壓力。
中國在長期國際競爭中興起,這中間有起起落落,促進了經濟發展,也加大了中國的能源需求。從能源現狀來看,中國缺乏能源。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占GDP的10%,而能源消耗占能源消耗的21%。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這一鴻溝的存在意味著中國能源結構調整進展緩慢,煤炭占比仍然是現實問題,這導致了中國能源價格持續攀升、能源環境壓力不斷增大、能源安全面臨多重挑戰。
降低能源消耗現實的手段是提能源使用效率,進行能源結構調整決定著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在中國,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產業都存在大量的過剩產能,這無疑是對能源的無端消耗。實行產業并購重組,緩解產能過剩現狀是中國能源結構調整迫切的需要。但在中國進行產業合并還是很困難的,有些拉郎配式的并購重組,并不是資產的真正合并。這存在中央和地方稅收的利益分配問題。
中國加快推進能源全球化
不管是從經濟角度,還是從能源角度,我們都認識到,全球化是中國必須要走的一條出路。在全球的境外投資中,201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流量878億美元的歷史新,成為三大對外投資國之一,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但從存量角度講,只占到全球的2.3%。走出去的企業雖然數量很多,但單個項目投資額還是比較小。投資的相對規模相對發達國家還是比較小的。
這些資本流向何方?據中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中國對美國投資同比增長123.5%,美國成為繼香港之后的第二大直接投資目的地,流向英屬維爾京、開曼群島的投資則大幅下降近七成。
追溯交易,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境外投資都是資源導向型的,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將在能源與資源領域實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政策,鼓勵企業通過海外投資獲取石油、金屬礦產等重要戰略資源。進入21世紀后,中國能源資源企業海外投資活動引起了非常廣泛的國際關注。三大石油公司開始頻繁出現在國際石油市場并購項目的大名單中,參與并購的資金數量也逐年放大。
所有這一切都符合公司想做大做強的邏輯。中石油的目標是到2015年油氣產量可達2億噸,天然氣產量增至1100至1200億立方米,海外業務目標占總體產能50%。中石化的目標是2015年實現國外產量翻一番。中石化的規劃目標是2011年到2015年實現6%~10%的增長目標,這一速度比上一個十年要慢不少。若對比海外石油生產比例,仍然是一個十分有限的數字。此外,中國國內油田開發都已步入成熟階段,這也是為什么中國需要大力擴展海外石油生產的原因。
中國企業“走出去”面對很多挑戰,有不少是來自東道主國家的政治壓力,他們不斷質疑中國企業是抱著政治目的還是商業目的來投資。中國公司也面臨很多挑戰,當擁有在全球分配的資產時,很難想象以現有的組織結構,如何使用更透明的方法做決定而不是獨斷專行。
擁有全球視角不僅意味著學習國外文化和市場經驗,更重要的是能夠雇傭到當地優秀人才,真正實現文化的融合,這是擁有全球化的真正特征所在。
上一條:節能減排:節能減排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