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替代:新能源成為電力增量主體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農業大學原校長石元春在發言時表示,新能源在我國一直擔負著能源結構的改善和節能減排的使命,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停、砍、減等措施,對防治大氣
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稱,能源革命已經在全球展開,而隨著現有能源技術的更新換代,新興國家對能源需求不斷擴大,在2035年前,各國需要投入48萬億美元,才能滿足全球能源需求。
日前,第八屆中國新能源國際峰論壇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黃小祥在發言中指出,以儲量大、可再生、清潔環保為主要特征的新能源產業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點。對我國而言,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既是擺脫能源外界依賴、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是提我國經濟競爭力、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
能源替代:新能源成為電力增量主體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農業大學原校長石元春在發言時表示,新能源在我國一直擔負著能源結構的改善和節能減排的使命,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停、砍、減等措施,對防治大氣污染都很有效,但會給經濟和就業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而新能源不但可以從源頭治理大氣污染,還可以發展一個新興的戰略產業,并可以提就業率。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李河君認為,隨著氣候變化、環境污染、資源短缺、過度開發等問題的日益凸顯,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體系已無法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據統計,目前全138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制定新能源目標,大力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從各國的戰略決策看,以核能、風電、太陽能、新物質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將持續突破,而且在新能源革命和工業化的浪潮中,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還將發生新的重大變化。
作為目前上大的化石能源進口國和消費國,我國發展新能源產業任務極為繁重,要求也極為迫切。2013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7.6億噸標準煤,占全球能耗的20%。其中,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了65.7%,石油、天然氣占24.5%,水能、風能、太陽能、核能等其他非化石類能源只占9.8%。
李河君認為,新能源是實現生態文明的主要路徑,離開新能源生態文明就難以實現。正在范圍內興起的新能源革命,是從根源上破解工業化模式造成能源和環境危機難題的一次革命,從根本上推動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因為,新能源革命擁有支撐未來生態文明發展所需要的新經濟模式的基因,是繼工業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新經濟形態轉型的革命。而伴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進程,新能源不是能源補充,而是替代化石能源,到2035年,新能源將占全球一次能源利用總量的50%。
據統計,2013年我國新能源發電總裝機量達到1250GW,躍居。同時,2013年我國新能源發電大約是2500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個三峽水電站,新能源已經成為我國電力增量的主體。
產業發展:新能源需配套技術和市場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級顧問、中歐環境治理項目經理龍迪認為,能源是現在上大的產業,如果能源過渡到可持續能源系統,就可以提供巨大的經濟發展機遇,但也有挑戰。
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指出,我國新能源發展不起來主要有兩個因素。首先,新能源價格比常規能源價格要貴,同時新能源發的電不可調,甚至把它叫做“垃圾電”,這是制約新能源發展的兩大因素。所以,我國新能源要得到大的發展,一定要在機制上進行創新,不僅是技術上的創新,還包括金融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特別要在管理機制上創新,創新的方向應該是逐漸減少補貼,終做到不要補貼。
能源革命的“瓶頸”是技術革命,科技創新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誰占據科技創新的地位,誰就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全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主席李河君指出,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特別是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大規模替代傳統能源的時代已經來臨,而誰擁有核心技術,誰就擁有新能源。
科技部調研室主任胥和平認為,過去二百多年,全球工業化進程中形成的重物質生產,而輕視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正面臨著挑戰。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問題,個層面是新能源技術的突破,但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還不夠,產業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第二個層面就是新能源技術集成和產業發展,今天拿到新的技術或者拿到好的技術,但未必能掙錢,只有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才能決定產業的發展。
首先,我國新能源發展走過的道路和呈現的局面是正常的,沒有出現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近我國新能源產品和企業走出去,面臨國際上的貿易摩擦是正常的,表明我國新能源技術和產業已經有了國際競爭力,如果沒有競爭力,就不存在貿易摩擦,就不會有“雙反”。目前,我國新能源缺乏核心關鍵技術,這個分析應該是對的,但是不全面,核心技術非常重要,但是僅有核心技術未必能干成事,因為新能源的配套技術、配套產業、配套市場才是新能源產業發展中更加重要的東西。
其次,新能源發展對整個經濟體系的深度影響,應該形成共識。再次,新能源是我國惟一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領域,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和新工業革命,將極大地改變工業經濟結構。
形勢嚴峻:新能源摩擦因利而起而終
黃小祥指出,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水電、風電發電裝機規模居,光伏發電裝機居第三位。但我國新能源產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些地方出現的棄風棄光現象,凸顯出新能源的問題和困難。同時,歐美對我國光伏產品頻繁進行“雙反”調查,導致我國產品出口受阻。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副局長劉丹陽在發言時表示,近兩年,國際和國內光伏市場需求都在不斷增加,從而使我國光伏產業有明顯恢復的跡象。但我國的新能源相關產品在國外連續遭到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國際貿易環境不容樂觀。
按照世貿組織的標準統計,2001年以來,我國新能源產業已經遭遇了十起貿易調查,涉及到光伏電池和組件以及風能產品,出現問題的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印度,目前日本市場也發出一些預警。同時,部分國家使用歧視性的調查規則,例如非市場經濟的規則、做法等,歪曲了我國的政策,捏造了很多補貼項目,夸大補貼效果,人為地提了我國企業應對的難度,也大大增加了我國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當中的風險。
劉丹陽認為,盡管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是本世紀的朝陽產業,但是我國“兩頭在外”的產業特征,注定了前行的道路不會特別平坦。6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第二次對我國光伏產品展開“雙反”調查,使我國相關產品對美出口形勢更加嚴峻。可以預見,我國新能源產業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將面臨多起貿易糾紛,而且隨著產業升級和產品競爭力的加強,今后還將可能遇到比如知識產權、技術壁壘、環保、企業責任的問題,等等,對于我國新能源產業來講,未來應對工作任重道遠。
劉丹陽強調,從所有案件來看,任何一個貿易摩擦案件都會因為產業利益而起,也會因為產業利益而終,為了使我國新能源產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為此提出以下幾點看法:一、推動新能源產品從質量競爭到服務競爭的升級,避免惡性價格戰。二、推動新能源企業與國外同行開展合作,實現從競爭到合作的轉變,努力融入當地經濟發展中,以實現共贏。三、政府提供信息咨詢服務,搭建溝通平臺,幫助新能源企業實施全球戰略布局,并有效防范風險。
上一條:三菱FR-F740-S630K-CHT,三菱通用交流伺服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