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地方版智能電網發展方案出爐。5月12日,上海下發了《上海推進智能電網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0-2012年)》的通知。根據方案,到2012年,上海將力爭培育3-5家智能電網行業的龍頭企業,形成有競爭力的智能電網產業集群,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左右。
昨日,智能電網板塊領漲,板塊漲幅達4.38%。
根據方案,上海鎖定5個重點發展方向,分別為新能源接入與控制、電力電子應用及核心器件;智能變電站系統及智能設備;電力儲能;智能配電網與智能用戶端;溫導等。其總體目標是在國內率先建成智能電網三大基地,即智能電網功能示范應用基地、智能電網關鍵技術研發基地、智能電網核心設備產業基地。
該方案中,上海還明確了一系列旨在推進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其中包括,將以浦東臨港、奉賢、閔行、松江等輸配電及新能源企業集中區域為中心,打造智能電網產業基地或產業園區。同時,決定將智能電網列入上海新技術產業化新能源領域,享受新能源產業政策;將加快電動汽車充電站等示范項目和示范工程建設;將通過政府政策引導,吸引企業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風險投資等投入等。
作為上海電力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上海電氣在2009年年報中表示,公司新承接的發電設備訂單金額逾700億元,累計在手訂單約1900億元,再創歷史新。此外,公司還大力發展核電、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在臨港基地形成了完整的風電設備制造能力,實現國內首批兆瓦級風電設備出口,并啟動了臨港核電制造基地二期工程。
除上海國資委旗下上海電氣外,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的置信電氣、思源電氣也有望獲益。其中,置信電氣2009年開發了適合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專用的非晶合金變壓器,并于2009年7月成功中標上海申能開發的長興島和臨港新城兩個風力發電項目。
而思源電氣正由一次設備向智能電網全面轉型,目前已介入在線監測、數字化變電站、柔性輸電、電動汽車充電柜等業務,均獲得電網訂單。多份研報均指出,思源電氣培育的GIS(封閉式組合電器)、電力電子和數字化變電站等三個板塊的新業務,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