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歐洲深陷債務危機,美國“雙反”步步緊逼三菱大背景下,我國全力啟動國內市場,以太陽能光伏產業為代表三菱PLC新能源產業所蘊含三菱PLC巨大商機,進一步吸引著全球新能源業者的目光。日前,第六屆中國新能源國際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我國國內新能源業界代表與來自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美國可再生能源理事會、德國國際合作機構等方面的代表就新能源產業各抒己見。
新能源代表發展方向 所占比例仍很低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日趨嚴重,發展低碳經濟正逐漸成為全球意識形態和國際主流價值觀,而且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儲量也日益匱乏,發展新能源勢在必行。特別是2002年,約翰內斯堡全球環發大會之后,發展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全球共識,以風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等為代表的新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
在過去的10年中,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各類技術應用以每年10%~60%的速度增長。從發展規模來看,風力發電處于地位,連續4年裝機容量過了其他任何可再生能源。從發展速度來看,并網光伏的增長速度位居所有可再生能源之首,過去5年的年均增速為60%。其中,生物燃料的增長也很迅速,燃料乙醇過去5年平均增速為20%,生物柴油的平均增速為51%。而增長緩慢的是生物質發電和地熱發電,近兩三年來幾乎是止步不前。
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0%,傳統生物質能消費和水電占據主導地位,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電、太陽能利用、地熱能、生物質能發電和生物燃料以及海洋能)仍處于從屬地位。其中,傳統生物質能主要用于炊事和采暖,約占10%。由于生物質能源開始更有效的利用或被其他更先進的能源方式替代,消費比例不斷下降。水電占全球能源消費的6%,增長緩慢但平穩,水電發展以大型水電為主,小水電為輔。其他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費的比例約為2.6%,所占比例還很低,主要分布在歐洲、美國和中國三大地區。
國家政策扶持 產業發展迅速
發展新能源產業對調整我國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節能降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等均具有重大意義。2012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
2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充分肯定了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與會者認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持,同時也與廣大民營企業家勇于探索,努力創新的奉獻精神密不可分。國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能源領域,民營企業在新能源領域中的發展空間將會更加寬廣。
實際上,我國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頒布以來,新能源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創造了多個。作為我國“十二五”開局之年,2011年我國新能源發展進入快速增長期,一批新能源企業迅速崛起,并在太陽能光伏、風電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2011年,我國光伏安裝量達到2.2GW,突破GW級,成為全球第三大光伏安裝國;太陽能熱水器總產量和保有量分別為5760萬立方米和21740萬立方米,均居全球首位;風電新增裝機居全球之首,達到1800萬千瓦,約占全球新增裝機的44%;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550萬千瓦,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地熱能發電累計裝機達到2.42萬千瓦;海洋能發電累計裝機達到0.6萬千瓦。
競爭加劇 國際合作仍需改進完善
2012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指出,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有效的能源保障,其中一項工作就是要深化和擴大能源國際合作。即積極開展對話交流,加強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務實合作,做好能源國際合作的宏觀指導和服務。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深化上游與下游、資源與非資源、投資與貿易等方面的合作。
與會專家認為,我國將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聚集地。“十二五”時期,我國新能源需要在規模和基本產業鏈條形成的基礎上,實現質量上的飛躍,必須建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體系。但我國新能源產業在核心技術研發、產業標準、市場應用等方面,還存在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以光伏發電為例,我國2010年新增裝機為500MW,國內95%以上的光伏產品依賴出口。國內光伏產業供需失衡,對海外市場嚴重依賴,容易受歐美市場波動影響。一方面由于歐美市場增速放緩,國內產能釋放,庫存大量積壓,導致了激烈的價格戰,使得企業盈利下降。另一方面,產品的大量外銷,導致歐美國家對我國光伏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引發貿易戰。2011年10月,以SolarWorld公司為首的7家美國光伏電池廠商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對我國的晶硅光伏電池產品提起“雙反”調查。我國光伏產品價格過低已經成為多方指責的對象,同時暴露出我國光伏產品成本中除了勞動力、土地等生產成本外,環境成本也存在被壓制過低的現狀。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干事長阿丹·阿明表示,目前,全球新能源市場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不再是單一的歐美市場。而且,隨著新興國家的迅速跟進,市場已呈現多元化趨勢。因此,尋求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可以成為中國光伏應對“雙反”的重要措施。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主任李俊峰認為,我國新能源市場十分廣闊,如何把市場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需要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僅是國內企業的合作,也是國際企業之間的合作。
全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李河君認為,未來5~10年,我國一定能成為光伏和太陽能使用大國。但是,如何在優勝劣汰的全球市場競爭中,穩步完成產業整合與升級,培育新能源產業的全球領軍企業,實現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值得業界思索。
目前,我國尤其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加快應用新能源的步伐。首先,國內新能源企業應大力開發國內市場,減少產業對外依存度。在技術層面,由于當前我國電力市場機制、運行機制和價格機制的制約,新能源發電在并網運行和技術管理上遇到了問題,需要依靠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確保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主要代表的新能源電力實現全部上網。在政策層面,相關的配套政策和規劃也要緊跟產業發展的步伐。
同時,由于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我國新能源面臨的國際形勢十分嚴峻。國際性行業要進行國際化布局,進行合理的國際化布局是應對貿易摩擦的重要措施,國際合作將成為未來能源發展尤其是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我國新能源產業一定要樹立市場防范意識,提市場應對能力。并且,必須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和創新性的思維,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技術和人才,利用充分的外匯儲備消除國際合作地位的不對等,借助外交戰略消除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保護壁壘,積極拓寬新能源合作領域和健全協調機制,消除互信不足等方面問題,促進我國新能源的國際合作。
上一條: 健全促進轉型升級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