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成為信息消費大國,但端芯片80%還要進口,每年花費上千億美元;我國鐵飛速發展,但是軸承、輪轂等仍要進口;我國鋼鐵產能幾乎占了一半,但是飛機起落架、核電用鋼仍需進口。這些案例恰恰說明了我國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乏力。
為轉型加碼
大量實踐表明,如果一個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和宏觀政策的黃金平衡點,不斷完善調控方式和手段。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著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進展。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著力增加消費需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要著力抓好化解產能過剩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眲倓偨Y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做出了新的表述。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成為信息消費大國,但端芯片80%還要進口,每年花費上千億美元;我國鐵飛速發展,但是軸承、輪轂等仍要進口;我國鋼鐵產能幾乎占了一半,但是飛機起落架、核電用鋼仍需進口。這些案例恰恰說明了我國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乏力。
為轉型加碼
大量實踐表明,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隨著發展階段的轉換及時轉變發展方式,就很可能使經濟社會發展陷入長期停滯狀態。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必須切換經濟發展的主引擎,轉入創新驅動的軌道。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日前指出,工業實現轉型升級要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是推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核心力量。
苗圩指出,我國工業大而不強的核心是創新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一是創新投入不足,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體現不夠。2011年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僅為0.93%,遠低于跨國公司3%~5%的平均水平。二是創新成果少,技術對外依存度。2011年我國申請國際專利合約數量相當于美國的三分之一,創新成果少導致我國在端裝備、關鍵設備和關鍵元器件等方面嚴重依賴進口,95%的檔數控機床、85%的集成電路依賴進口。三是創新成果轉化效率低,產學研用結合不夠。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10%,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到5%,而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率達40%~50%。
分析工業創新能力不足的根源,制度環境建設滯后是重要因素,具體包括: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落實不到位。缺乏吸引社會資本支持創新的良好機制。支撐創新的公共服務、公共平臺不足。缺乏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和制度環境。
苗圩指出,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證明,花錢買不來關鍵核心技術,我們必須下大力氣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制造+中國創造”轉變。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也表示,不論是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還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要有新技術,有新技術才有新產業,有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才能占領市場。但是關鍵技術、核心技術花錢買不來,靠市場換技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發展到現在怎么辦?惟一出路就是創新驅動,自主創新。
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看來,經過30多年發展,很多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特別是鋼鐵、水泥等行業的產能幾乎達到極限,不可能再簡單擴大下去了。要思考今后的發展方向。只能是提升價值鏈,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提質量和效益來贏得更長時間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經濟發展要從規模擴張為主轉向提升質量和效益為主,必須依靠創新。
關鍵在于企業
當前,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的核心要素。創新涉及各個方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強調的是科技創新。
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更加重視國家創新戰略,希望通過創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進而化危為機,搶占未來競爭制點。面對發達國家技術占優和新興經濟體追趕比拼的雙重挑戰,我國必須在一些領域形成先發優勢,大力提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搶占新的經濟和科技發展戰略制點。
為實現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工信部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繼續實施“核基”、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大型飛機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突破一批技術瓶頸,力爭在先進制造、信息網絡、系統軟件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集中支持深海探采工程裝備、基于機器人的自動化成形與加工裝備、精重型數控工作母機和特種加工機床等重點裝備研發和產業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出路是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創新。”實際上,這五個創新不僅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出路,也正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工業界、經濟界的主要切入點。
李毅中指出,具體到怎么實現科技創新,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機制。在“用”字上下功夫,首先是用戶,用戶一開始就要參加到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中,這樣我們的科技創新才有針對性,才更有效率,速度才更快,才更能進入市場。其次是在成果轉換上狠下功夫,這樣才能提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才能解決科技和經濟“兩張皮”的問題。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創造環境,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明確提出,企業要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日前指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鍵在于企業。企業要堅持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道路,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企業管理精細化和現代化水平,提企業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提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專家微觀點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辜勝阻
在創新過程中,制度創新重于技術創新,中國不缺創新要素,缺少能把要素集成的創新制度。
財經評論員、獨立經濟學家 馬光遠
我們不僅僅缺乏核心技術的創新,在很多小的領域,甚至傳統領域,我們的創新也非常匱乏,在任何一個行業和任何一個方面,搞創新的人都非常少。所以說我們的創新應該是全方位的創新,而不僅僅是核心技術的創新。
上一條:三菱Q64TCRT,三菱 FX1S-20M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