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不小
"中國制造2020"本著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選擇航天裝備、通信裝備、發電與輸變電裝備、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鋼鐵、石油煉制、家用電器等與國際先進水平較為接近的8大產業進行重點突破,力爭到2020年實現又大又強。”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制造強國戰略研究》能源裝備課題組組長陸燕蓀在會上說。
近年來
“發電設備制造業及其相關上下游產業、輸變電設備制造業及其相關上下游產業、電能轉換與控制技術及裝備是"能源裝備課題"主要研究領域的3個方面。”機械工業北京電工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制造強國戰略研究》能源裝備課題組副組長郭振巖在1月8日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四屆八次會長會暨電工行業科研單位院所長聯席會議上介紹說。
“課題研究將形成6項成果:能源裝備制造業強國戰略研究總報告、發電設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評價報告、輸變電設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評價報告、輸變電設備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路線圖、電力裝備制造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能源裝備制造業質量提升戰略專題研究報告。”郭振巖說。
差距不小
"中國制造2020"本著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選擇航天裝備、通信裝備、發電與輸變電裝備、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鋼鐵、石油煉制、家用電器等與國際先進水平較為接近的8大產業進行重點突破,力爭到2020年實現又大又強。”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制造強國戰略研究》能源裝備課題組組長陸燕蓀在會上說。
近年來,我國在大型發電機組、特壓輸變電設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電輸變電設備成為能源裝備領域與國際水平相差無幾的一個領域,部分產品已經達到或過國際先進水平。例如,發電設備領域的1000兆瓦級臨界火電機組、700兆瓦級水電機組、1000兆瓦級核電機組、300兆瓦F級重型燃氣輪機;輸變電設備領域的1000千伏特壓交流輸電成套設備、±800千伏特壓直流輸電成套設備、智能電網用輸變電成套設備;電能轉化與控制技術及裝備領域的5英寸7200伏/3000安、6英寸8500伏/4000安~4750安電控晶閘管,±50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直流輸電換流閥等。
“但是,我國發電輸變電設備與強國在持續發展能力、質量效益、產業結構、標準和認證認可及合格評定體系方面還存在差距。”郭振巖表示。
據了解,我國發電輸變電行業與強國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研發投入不足;共性技術研究體系缺位;專利數量和質量與發達國家有明顯差距;產品可靠性基礎研究及試驗檢測方法成為阻礙產品質量提升的瓶頸;全員勞動生產率與工業增加值率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知名品牌;產品同質化和低價競爭現象嚴重;生產性服務業產值比重較低;“四基”發展滯后;管理手段和水平、專業人才儲備、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基礎材料采購議價能力較弱;在標準制定上國際話語權仍較少等。
志在做強
在發展戰略選擇上,“能源裝備課題”根據國內外能源發展環境和市場需求導向,圍繞能源裝備實現由大變強,考慮到兩個市場,在國內市場將逐漸朝著“大容量、參數、效率、低排放”方向發展,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不斷擴大智能化產品應用范圍;在國際市場將使銷售模式從過去的單一設備采購向提供成套解決方案過渡,提適應EPC、BOT等商業模式的能力。
為使發電輸變電行業率先取得突破、實現由大到強,課題組制定了相應的技術路線。郭振巖介紹說,在發電設備領域,如火電方面,將發展效清潔火電技術,注重節能環保技術,實現重型燃氣輪機國產化,關鍵原材料和大型鑄鍛件立足國內產業化;核電方面,確保核安全,掌握百萬千瓦級二代加核島關鍵設備的設計能力,核島主設備由國內制造,2015年前后開發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改進型核電機組;水電方面,完善和提700兆瓦水電機組,開發1000兆瓦等級機組,重點開發抽水蓄能機組,完成700兆瓦級大容量蒸發冷卻機組樣機的研制;風電、太陽能方面,抓緊標準的制修訂,開展質量認證工作,提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比例和水平,加強共性技術的研究,開展光伏應用集成技術研究,推進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開發研究及建立熱發電示范工程。
而輸變電領域主要以數字化智能化制造為技術路線,尤其以開關設備為抓手,分3個階段實現由大到強。"十二五"期間是階段,實現數字化制造在車間級的應用;"十二五"末是第二階段,實現數字化車間示范工程建設;"十三五"期間是第三階段,總結數字化車間的經驗,探索智能化工廠建設的道路。”郭振巖說。
記者從會上得知,結合技術路線,“能源裝備課題”在提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品質量、推行綠色制造、優化產業結構、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或產業基地方面明確了重點任務,同時也擬定了建議工信部成立強國戰略專項實施辦公室、出臺有利于實施強國戰略的相關財稅政策等保障措施。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方曉燕在會上表示,大力推進發電輸變電制造業強國戰略研究是協會2014年度工作重點之一,要組織相應調研活動,著力研究制約由大到強的瓶頸問題,提出實現跨越發展路線圖及措施建議,摸清能源裝備業發展現狀,提出成為強國的特征和指標體系,明確我國與強國的差距和主要問題。
“隨著"能源裝備課題"逐步完善充實及對電工行業的重點推進,發電輸變電制造業必將率先實現由大到強,作為能源裝備實現由大到強的先驅,發電輸變電制造業應當責無旁貸,更應該當仁不讓。”多位與會的電工行業科研單位院所長滿懷斗志地表示。
延伸閱讀
中國工程院、工信部、國家質檢總局于2013年1月啟動《制造強國戰略研究》咨詢研究項目,建議研究制定和實施“中國制造2020”戰略。戰略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為發展方針,圍繞我國制造強國的目標開展研究,下設“制造強國的主要指標研究”、“制造業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和“制造質量強國戰略研究”3個綜合課題組,機械、運載、能源、冶金化工、信息電子、輕工紡織、儀器和制造服務業8個領域課題組和總體組,按照“總-分-總”的階段分3步開展研究。
上一條:大數據:智能化登場:數據中心的未來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