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量上說,中國目前是全球制造業的領軍者,而且在中長期內,這個地位不會變化。而制造業的價值鏈可以分為:研發、制造、銷售、物流和服務。在這條價值鏈上,中國目前的優勢集中在制造這一環節(這一優勢包括了:制造工藝、成本,以及產業集群優勢所形成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充足等因素)。
制造業的發
中國制造業三菱轉型不是面臨,而是正在發生。中國制造業雖然受到新興國家歐姆龍強大沖擊,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也累積了明顯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勞動力優勢和產業集群的優勢。這些因素讓很多制造業企業不會輕易離開中國。
富士康集團在中國內地的工廠暫停招工近期被媒體熱炒,這是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富士康次如此大規模的招工凍結行為。富士康可以說是多年來輝煌的中國制造業的見證者和受益者,因此此次的招工凍結事件也助推了近期有關中國制造陷入困境亟待轉型的熱議。
其實中國制造業的轉型不是面臨,而是正在發生,一些優秀的中國企業都是這一轉型的實踐者。在討論制造業轉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認清中國在全球制造業未來格局中將能扮演何種新角色?這個問題可以從體量和價值鏈兩個層面去看。
從體量上說,中國目前是全球制造業的領軍者,而且在中長期內,這個地位不會變化。而制造業的價值鏈可以分為:研發、制造、銷售、物流和服務。在這條價值鏈上,中國目前的優勢集中在制造這一環節(這一優勢包括了:制造工藝、成本,以及產業集群優勢所形成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充足等因素)。
制造業的發展在體量和價值鏈上也有著各自的趨勢:從體量上,新興國家如巴西、印度、東盟國家增長迅速,而老牌制造業強國如日本,制造業發展趨緩甚至衰退。在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印度制造”、“巴西制造”、“越南制造”的產品被擺放到全商的貨架上,或者寫入網店的產品描述欄里;在價值鏈上,制造業的產業重心越來越向研發和服務(廣義上也包括物流)轉移,制造和銷售環節的利潤逐漸被攤薄。
綜合中國制造業目前在全球制造業的地位,以及制造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的制造業未來還會繼續在體量上扮演制造業的領軍者的角色,但是低端制造業開始受到來自新興國家的強大沖擊。
中國的制造業會在國家產業政策和強大的國內需求的支持下進行產業升級,其勞動生產率和科技水平都會得到很大的提,我們可以從現在的一些優秀的制造業企業(如華為、海爾)身上看到這一趨勢。
中國制造業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累積了明顯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這些有的是通過制造業發展帶來的,有些是國家、市場的優勢帶來的。
,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這個優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成為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巨大優勢。一個是在收入上崛起的中產階級,所帶來的強勁購買力;另一個是大型的國家項目,如速鐵路、智能電網,還有在未來可能成為現實的智慧城市。這些是中國制造業天然的優勢。
第二,中國長期以來的勞動力優勢。這個優勢在不斷被稀釋,一方面是中國勞動力的價格這幾年增長過快,另外一方面是不斷地有新興國家加入制造業的競爭格局導致的中國勞動力的價格優勢在喪失,還有一方面是長期以來處于制造業的低端(如中國生產了全70%以上的玩具)導致的中國勞工的勞動生產率提并不明顯。但是在綜合考慮勞動力成本和勞動生產率之后,中國以億計的熟練勞動工人在全制造業格局中是不可替代的。
第三,產業集群的優勢。這個優勢是中國制造業幾十年發展所積累的優勢。它包括了制造工藝的不斷改進,配套生產、加工能力以及廣泛而多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甚至基礎設施如電力和公路體系。這個優勢讓很多制造業企業不會輕易離開中國。
而中國制造業如何將過去幾十年中積累的優勢轉化為未來的競爭優勢呢?中國應該繼續加大科研和人才兩個投入,和進一步加強產業集群政策。提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中國勞動力的“性價比”,同時通過國家在產業、稅收上的一系列政策,幫助中國制造業的產業集群優勢的進一步發揮和科研投入的進一步加強。這樣才能繼續抓住國家制造業市場,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在未來的制造業競爭處于優勢地位。(本文作者介紹:博斯公司大中華區董事長)
上一條:當人工智能遇上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