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隨著債務危機導致的政府財政紀律不斷加強,當前歐盟可用的宏觀經濟刺激措施已經捉襟見肘,其尋求通過結構性手段實現經濟復蘇與增長的意圖愈益明顯。如果說國際金融危機前的“非理性繁榮”延誤了歐盟切實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的努力,那么過去幾年的危機“洗禮”,則使得產業結構優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更加明朗,從而為“再工業化”出臺創造了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從歐盟層面還是成員國的具體計劃來看,歐洲當前正在推進的“再工業化”,絕不是簡單地基于現有產業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負責工業的委員安東尼奧·塔亞尼近日重申,歐洲需進行“再工業化”,以重振歐洲經濟。事實上,持續已久的國際金融危機,早已觸動了歐盟及其成員國對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工業與服務業關系的進一步深刻反思。歐盟已將工業占歐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5.6%提升至2020年達到20%的總體目標。用“再工業化”應對“去工業化”的挑戰,是歐盟產業結構調整新的戰略性定位,也是歐盟及成員國的現實選擇。
首先,試圖搶占“新工業革命”的先機是歐盟的一個重要考慮。近幾年,“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概念在歐盟與美國興起并迅速向全球傳播。歐盟委員會于2012年正式提出“新工業革命”的說法,認為由綠色能源和數字制造等先進制造技術引領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已經到來,并將終改變工業版圖。歐盟認為必須及時抓住這一機遇,才有可能彌補此前沒能搭上“IT革命”頭班列車的損失,而“再工業化”正是為此制訂的新規劃。
其次,隨著債務危機導致的政府財政紀律不斷加強,當前歐盟可用的宏觀經濟刺激措施已經捉襟見肘,其尋求通過結構性手段實現經濟復蘇與增長的意圖愈益明顯。如果說國際金融危機前的“非理性繁榮”延誤了歐盟切實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的努力,那么過去幾年的危機“洗禮”,則使得產業結構優化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更加明朗,從而為“再工業化”出臺創造了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從歐盟層面還是成員國的具體計劃來看,歐洲當前正在推進的“再工業化”,絕不是簡單地基于現有產業結構提制造業與工業的比重,而是試圖推動一批新興產業的誕生與發展,同時加強對已有產業附加值環節的再造,核心在于抓住“新工業革命”機遇重構工業產業鏈。
歐盟委員會圍繞“如何重啟工業投資”設計了一套較為系統的實施框架,其中包含鼓勵新技術研發與創新、改善市場條件、增加融資機會、培育勞動技能轉型等“四大支柱”,以及旨在清潔生產的先進制造技術、關鍵使能技術、生態型產品、可持續的建筑材料、清潔運輸工具、智能電網等“六大優先領域”。
整體而言,雖然此前歐盟的“去工業化”現象較為嚴重,但不可否認,從工業產品的技術含量、質量、節能環保要素等多方面綜合考慮,歐盟的工業競爭力依舊十分強勁,其工業部門獲得的附加值也是全球的。另外,歐盟還掌握著接近50%的全球工業技術標準和產品規則,同時擁有規模達5億人、集中了全約一半“端”需求的內部大市場。這些因素都是其“再工業化”的有利條件。
當然,歐盟“再工業化”也面臨著不少障礙,包括危機對工業部門造成的嚴重沖擊、科技創新與應用環境欠佳、成員國實際經濟狀況差距甚大等。當前歐盟推進“再工業化”可謂既有一定的基礎,又面臨諸多挑戰。
上一條:三菱FX2N-8EYT,可編程控制器FXIN-60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