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啪视频观看网站-国产免费区-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视频-国产免费爽爽视频免费可以看

廣州菱控|三菱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孫曉郁:突破核心技術 兼顧傳統產業
http://www.0374v.cn
文章來源:中國電子報 更新時間:2010-7-12
分享到:
孫曉郁:突破核心技術 兼顧傳統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立足戰略度提出的重要決策,是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選擇,目前各省市都在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希冀在這一新興領域搶占制點。記者獲悉,近期全國政協“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常委視察團奔赴江蘇、天津,深圳等地進行了深入調研。全國政協常委如何評價各地新興產業的發展狀況?在調研時發現了哪些新情況、新問題?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了哪些建議?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孫曉郁。孫曉郁在接受采訪時反復強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掌握核心技術至為關鍵。】

  掌握核心技術至為關鍵

  ●我們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任務是搶占核心技術的制點,要構建完整的產業鏈,而不是在這一新興領域形成一種加工型的、資源消耗型的產業。

  ●我們對經濟發展的判斷衡量要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標準,不要再簡單地用GDP的增長來衡量一個地區的發展。

  記者:當下各個國家對于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的側重各有不同:美國和歐盟以低碳為主,英國強調科技生物產業,日本側重能源和環境產業,俄羅斯提出開發納米和核能技術,我國則將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七大產業列為重點扶持對象。從全球的視野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哪些特點?

  孫曉郁:新興產業政策并不是我國獨有的,國際上其他國家也在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事實上,各國對于新興產業大多還處在研究、發展和創新的階段,可以說,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并不大。以電動汽車為例,這一技術現在并不成熟,尚未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美國前幾任總統都很重視新能源的研發,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奧巴馬上臺后更是推出大力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政策。歐盟和日本也正在研究電動汽車的發展。現在,我國也開始進行電動汽車方面的研究。實際上這為我國發展電動汽車提供了一個機遇,使我國在差距不大的競爭道路上來搶占這一新興產業的制點。

  當前,新興產業的組織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產業鏈、價值鏈都處于重構的過程中。許多發展創新型新興產業的企業都是中小型的或是民營性質的,雖然他們并不具有完整的產業鏈,但在其所擅長的新興產業領域搶占到了制點。

  記者:針對上述新興產業的特點,我國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時應如何做出相宜的決策?

  孫曉郁:我認為,我國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有如下幾個方面需要關注:

  ,掌握核心技術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所在。建議在政府考核政績時不要單看GDP,要更多地關注核心技術的掌握和創新。

  很多行業的核心技術,我們并沒有掌握。以汽車為例,我國去年的產量達到全球,但動力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再如手機、電腦的核心芯片,仍然要依賴發達國家的技術。我們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任務是搶占核心技術的制點,要構建完整的產業鏈,而不是繼續靠引進。如果在這一新興領域仍處于加工組裝的產業中下端,就背離我們現在將發展新興產業提到戰略度的初衷了。

  第二,新興產業在研發階段周期長,資金、智力的投入較大,因此需要國家給予一定的激勵性和補貼性政策。在一定時期內,對新興產業的創新投入以及對核心技術的研發掌握,可能并沒有在GDP的增值上有所體現。我們要防止一些地方簡單地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提自己GDP增量的一個新的平臺或方式。我們對經濟發展的判斷衡量要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標準,不要再簡單地用GDP的增長來衡量一個地區的發展。政府應從政策上給予支持,要創造一個激勵創新、鼓勵研發的政策環境。另外,還需要創造較好的消費環境,配備一定的基礎設施進行鼓勵。對于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應該鼓勵其在新興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發揮更多的優勢。

  第三,要消除一些體制上的障礙和制約,使新興產業得到更快的發展,更快地適應生產。即將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會逐漸完善和配套,要把新興產業的戰略部署貫徹落實下去,真正顯示出其生命力,真正達到預期的目標。

  第四,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升級的速度非常快,甚至會出現產業的顛覆性創新,新技術、新產品的壽命越來越短。我們在生產投入和企業規模上要能適應這樣的特點。

  發展新興產業要兼顧傳統產業

  ●發展新興產業不是全國所有省市把七個新興產業都列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各地要因地制宜。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兩條腿走路,要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和實際特點,不能忽視傳統產業。

  記者:你剛才提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避免一哄而上,你在參與各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調研時,對此有怎樣的體會?

  孫曉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科學地研究和規劃,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更不是全國所有省市都要把七個新興產業列入發展規劃,一定要避免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又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熱。

  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相關規劃時,應結合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區位優勢、人才基礎和戰略需求,統籌協調、因地制宜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盡快明確相關的產業準入標準,避免一哄而上、盲目發展、產業同構、無序競爭,堅決抑制一些領域的產能過剩。

  目前我國太陽能光伏板的產量全球,企業的產品基本都是出口供應國外市場。這里我們要思考的是:這樣的產品國外能生產,為什么人家不生產?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耗能大,二是生產過程存在環境污染的問題。

  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國家要進行嚴格的宏觀調控和管理。對致力于突破核心技術的企業,應當鼓勵其進入新興產業領域,但在管理上特別是對環境保護、資源效率、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管理一定要嚴格,即所謂的“寬進嚴出”,不能因為經濟發展而不顧我們的生存環境。

  記者:你認為應如何處理好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之間的關系?

  孫曉郁: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和實際特點,不能忽視傳統產業,要兩條腿走路。對于傳統產業,特別是具有優勢的傳統產業要繼續大力扶持,但是傳統產業要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提產業的水平,使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創新和新興產業的興起結合起來,繼續為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記者: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僅靠技術創新是不夠的,體制機制也要改革和創新。有觀點認為,體制機制的創新,要重點解決好兩個關系:一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二是產學研的關系。你對此怎么看?

  孫曉郁:關于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我認為政府大力扶持新興產業,需要從宏觀上予以指導,在政策體制機制給予保障和支持,而不需要過多的干預市場。在發展新興產業的大課題下,產、學、研的問題也值得重視,要集合產、學、研各自的特點,攻克核心技術的難關。研究機關、科研院所、大學、企業及政府的相關部門,如何緊密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盡快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為生產力,這需要在逐步摸索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的結合體制。

  記者: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你如何看待人才引進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過程中的作用?

  孫曉郁:人才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要保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秀、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對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意義重大。江蘇在這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江蘇省由原來的招商引資,變成了今天的招才引智。從國內國外引進了一批產業技術的帶頭人、核心團隊。江蘇省在人才引進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他們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知道掌握核心技術重要的是人才。

  七大領域界定并非一成不變

  ●目前對于新興產業的界定,原則上是七大領域,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的、科技水平尚未達到的領域也可能在未來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些產業也會陸續進入新興產業的范疇。

  ●發展新興產業要避免靠投資、重引進、輕研發。

  記者:戰略性新興產業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你如何理解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一個國家未來的關系?

  孫曉郁:中央將新興產業提到戰略的度,各界對此十分關注。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戰略性”的角度來看,其應涉及全局的、長遠的根本性問題。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濟發展中,我們一直強調但仍未解決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規劃得到好的、積極的解決。比如,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如果當前的這種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不做調整,我們的經濟發展將缺乏可持續性。從社會和民生的角度來看,這對百姓和子孫后代也是不負責任的。從“新興產業”的角度來看,其應對我們國家的全局、未來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對于新興產業的界定,原則上是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七大領域,但我覺得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的、科技水平尚未達到的產業也可能對未來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些產業也會陸續納入新興產業的范疇。

  其次,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定要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新興產業的發展實際上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在新興產業領域,各國基本都在起步階段,相互間的差距不是很大,在某些方面,比如在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等科技領域,我們取得的進展可圈可點。因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國際制點,對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用國家發展和全球戰略的眼光來看,發展新興產業是非常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再延續靠投資、重引進、輕研發的經濟發展模式。

  

上一條 上一條:提技術 破解電子信息產業自主發展瓶頸
下一條 下一條:堅強智能電網:促進我國低碳發展的有效途徑
相關新聞  新興產業   新能源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