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達仁: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處于工業2.0發展階段,少數企業雖然由2.0邁向3.0發展階段,車間自動化水平也很,但體現3.0發展內涵,全面支撐企業研發、制造、管理和服務業務的信息集成平臺尚未完全建立,企業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也未同步得到全面、深入的優化重組。與歐美企業相比,體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產品質量、服務意識和基礎管理都還比較差。
此外,支撐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現的我國企業兩化融合現狀也不容樂觀。截至2015年3月,全國3萬多家企業兩化
時下相關媒體關于中國制造2025及中國智造的理念與重要性已經談的很多了,但如何推進實施這個關鍵性問題的文章則不多。為避免我國企業走彎路,近日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員級工金達仁發來一篇關于如何推進中國制造2025及中國智造方面的觀點摘要,特刊登如下,僅供大家參考。
問題一:當前,我國制造業瞄準工業4.0發展戰略,積極推動中國制造2025規劃實施,廣大企業是否具備條件?還需做好哪些強基準備?
金達仁: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處于工業2.0發展階段,少數企業雖然由2.0邁向3.0發展階段,車間自動化水平也很,但體現3.0發展內涵,全面支撐企業研發、制造、管理和服務業務的信息集成平臺尚未完全建立,企業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也未同步得到全面、深入的優化重組。與歐美企業相比,體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產品質量、服務意識和基礎管理都還比較差。
此外,支撐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現的我國企業兩化融合現狀也不容樂觀。截至2015年3月,全國3萬多家企業兩化融合評估結果顯示,處于起步建設和單項應用這個兩化融合初級階段的企業比例仍達90%。2015年4月,全國首批200家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的企業公示內容顯示,一些企業打造的新型能力較為單一,未能全面體現兩化融合發展內涵,也難以推動企業整體創新發展。
由此可見,我國制造業企業追蹤工業4.0,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還需要大量的“補課”,關鍵是轉變思想觀念和方方面面的強基,重點是盡快建立基于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應用軟件、工控軟件和加工設備為一體的信息集成平臺、優化重組業務體系、改造升級加工設備,加強質量、服務和基礎管理體系建設等。
問題二: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都是智能智造,如何推進,才能有效提升智能制造整體水平,實現預定目標。
金達仁:簡單說來,智能制造就是通過建立基于互聯網+ICT、AMT、CAM、PLM、MES、工控軟件、加工設備及測控裝置等為一體的企業信息物理系統(CPS),打通制造環節的數據壁壘,將加工設備、產品、原材料、物流等要素集成在一起,實現機器與機器、機器與人的互通互聯,實時管控制造環節各種信息,從而改變制造方式,全面提升產品制造的精度、質量、效率和智能化程度。
現在的問題是,產品制造作為企業執行層業務,與其它層面業務都有著必然的邏輯關系,衡量其整體水平的也不僅僅是智能化程度,理應同步更大范圍的集成產業鏈、技術、研發、工藝、計劃、物流、質量、成本、服務和決策等基本信息,打通企業的數據壁壘,加強大數據分析,實現ERP、SCM與MES的有機集成,實時處理車間生產作業信息,從源頭上確保車間生產作業的連續均衡、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產品質量的提升、產品成本的控制和售后服務的滿意度,從而全方位提升產品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
因此,推進中國智造,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一定要著眼于智能工廠建設方向,不能簡單的認為智能制造就是互聯網+車間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也不能過于強調數控機床、柔性制造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控制系統和無線傳感器等加工設備及測控裝置的改造升級,更不能忽視產品質量、成本控制、基礎管理,乃至企業整體能力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研究與實踐表明,推進智能制造無疑是一個復雜的企業創新發展系統工程,既要建立智能制造系統,也要同步建立與之緊密關聯的智能研發、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務系統;既要改造升級現有的加工設備和制造工藝,也要同步優化重組業務體系,并使之深度融合,全面發展。這才是中國制造2025之本意。
上一條:三菱QY22,三菱FX2N 4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