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兩頭擠壓 我制造業面臨雙重挑戰
周濟介紹說,近期美國學者發表了一批文章,一是強調新的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其核心技術是制造業數字化;二是認為美國應通過大力發展和廣泛應用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技術,實現制造業的革命性變化;三則尖銳地
“應該把制造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打造中國制造升級版,進入制造強國行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戰略支撐。”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周濟院士強調。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上,他表示,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制造業是“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而今后20年,將是我國制造業實現由大到強,成為制造強國的絕佳發展機遇期。
“我們要借鑒德國‘工業4.0’的經驗,積極引導國內企業和研究機構行動起來,通過有組織創新、集成創新和協同創新,推動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強國,以制造業的繁榮和強大,托起中國實現偉大復興之夢。”周濟表示。
遭兩頭擠壓 我制造業面臨雙重挑戰
周濟介紹說,近期美國學者發表了一批文章,一是強調新的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其核心技術是制造業數字化;二是認為美國應通過大力發展和廣泛應用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技術,實現制造業的革命性變化;三則尖銳地指出,新技術的出現,很可能導致中國制造業在未來20年中出現美國在過去20年所經歷的困境。
“應該感謝這些美國的先生們,感謝他們的提醒,感謝他們的警告,我們確實應該有強烈的憂患意識。”他強調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經濟競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來實體經濟的戰略意義再次凸顯,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實施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二來發達國家以信息網絡技術、數字化制造技術應用為重點,力圖依靠科技創新,搶占國際產業競爭制點、謀求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著發達國家蓄勢占優和新興經濟體追趕比拼的兩頭擠壓和雙重挑戰。”周濟提醒說。
作為以制造業數字化為核心、建立在物聯網和務(服務)聯網信息物理系統基礎上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帶動整個制造業的升級換代。
在他看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的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制造強國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
“機會稍縱即逝,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周濟強調。
20年機遇期不容錯過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中后期,經濟增長主要還是依靠實體經濟、依靠制造業的發展,已具備了建設制造強國的基礎與優勢。
“在過去200余年的全球工業化進程中,中國與前兩次工業革命失之交臂。”周濟表示,今后20年,將是我國制造業實現由大到強,成為制造強國的絕佳發展機遇期,我們要堅持發展制造業不動搖,贏得主動、有所作為。
中國工程院在今年1月啟動并開展了《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這個‘制造強國’有兩重含義,一方面,通過制造業的發展讓中國繁榮強大起來;另一方面,中國由制造大國成為制造強國。”他介紹說。
經過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專家近一年的調查研究,項目明確了我國成為制造強國的階段性目標和各項指標,提出了在2020年進入制造強國行列的指導方針和優先行動。
據周濟介紹,上述項目研究認為,各國制造業均經歷了一個從弱到強的過程,此過程與其工業化進程相吻合。我國的制造業強國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到2020年,中國制造業綜合指數預計可達德國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80年代后期他們實現工業化時的水平,進入制造強國競爭行列。
第二階段,到2035年,中國制造業綜合指數過德國、日本2012年的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強國。
第三階段,到2050年,中國制造業綜合指數可望達到德國、日本當期的水平,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制造強國。
“從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制造強國行列、基本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時期。”周濟說。
上述研究項目認為,為實現這一目標,要組織制定和實施“中國制造2020”,其目標是基本實現工業化,進入制造強國行列,打造中國制造升級版。
具體說來,也就是制造業增加值位居;主要行業產品質量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知名品牌;一批優勢產業率先實現突破,實現又大又強;部分戰略產業掌握核心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創新驅動 積極實施“中國制造2020”
周濟介紹說,“中國制造2020”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為指導方針和主要內容,包括8項優先行動:推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提產品設計能力;完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強化制造基礎;提升產品質量;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產業;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等。
創新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必須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之所以要把科技創新擺在這樣突出的位置上,是因為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他表示,我們發展制造業,就必須把科技創新潛力更好釋放出來,從依靠建廠房、買設備、擴大產能規模、過度消耗資源的要素驅動,向依靠產品技術創新、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創新的創新驅動轉變。
與此同時,長期以來,我國制造業依賴低廉的資源價格和較低的人力成本獲得了產品低價競爭優勢,產品質量和企業運行效率被忽視,這種不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必須終結,必須從成本和價格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
綠色發展是實現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結構優化則是制造業科學發展的主線,是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主要途徑。
周濟強調說,在注重發展端制造業和先進制造業的同時,尤其要注重提升和改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效率和質量,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產業,推進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及與制造業的互動發展,提產業質量,優化產業結構。
現代制造服務業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表現出兩個根本性的產業模式轉變:一是從大規模流水線的生產方式向定制化的規模生產轉變;二是從根本上改善傳統的制造、工程、材料使用、供應鏈和生命周期管理的工業過程,實現產業形態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
“在全球價值鏈中,我國的制造業產品多數處于附加值較低的制造—加工—組裝環節。一個產品從全生命周期去考慮,制造過程所占時間只有幾天、幾十天,但使用過程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周濟認為,當前面臨的緊迫任務是要改變企業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研發、設計、銷售、電子商務、物流等全生命周期的制造,延伸制造業創新鏈和產業鏈,由為用戶提供實物產品轉向為用戶提供服務、由賣產品轉向賣服務,并促使服務由局域擴展到全球、由離線轉向在線、由被動轉向主動。
上一條:三菱Q1MEM-1MSF,三菱QJ71LP21P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