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啪视频观看网站-国产免费区-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视频-国产免费爽爽视频免费可以看

廣州菱控|三菱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兩岸攜手共覓新能源產業先機
http://www.0374v.cn
文章來源:《 中國能源報 》 更新時間:2010-7-21
分享到:
兩岸攜手共覓新能源產業先機

  隨著22條共同建議誕生,兩岸新能源合作全面提速,利用優勢互補,聯合攻關,開放市場,兩岸共同的綠色夢想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在加強經濟合作中共同推進兩岸科技進步和創新,可以將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的合作作為突破口。”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7月10日在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致辭中表示。以“加強新興產業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為主題,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在本次論壇上被列為兩岸合作的重點領域。

  賈慶林在論壇上指出,兩岸目前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進展,具有一定優勢,有些技術處于水平,未來合作前景十分廣闊。而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則表示,過去不論是傳統產業或是科技產業,技術幾乎都掌握在歐美手上,但新能源產業還處于發展的階段,兩岸與歐美發達國家的技術落差相對有限,有些技術還能并駕齊驅,正是兩岸值得推動的產業。

  據本報記者粗略統計,在本屆論壇形成的22條共同建議中,與推動兩岸在新能源、節能環保領域合作直接有關的建議就有7條。如兩岸將推動新興產業的全面合作,促進兩岸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的對接,并加強新能源產業鏈優化整合。同時建立兩岸新能源產業交流合作平臺,鼓勵兩岸企業通過共同投資、研發、生產及開拓市場等形式,提升產業技術和制造能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

  多位專家表示,“共同建議”的達成有助于推動兩岸就新能源開展合作,兩岸新能源合作由此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攜手搶占新能源“灘頭陣地”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論壇上表示,兩岸經濟發展已形成較強的互補性,具有廣闊合作空間。兩岸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聚焦在新興產業,雙方可以在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節能環保技術等方面加強聯合研發,就關鍵性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吳貴輝分析了兩岸在加強新能源裝備制造領域合作的形勢和意義,“未來能源的國際競爭主要是清潔能源技術的競爭。大陸有巨大市場潛力優勢,臺灣在部分能源技術和零部件制造方面有一定優勢,若能合作,可以互補雙贏,共同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兩岸清潔能源產業。”

  “優勢互補”也得到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特邀嘉賓林圣忠的認同。他指出,大陸擁有平價產品的制造基地,及龐大新興市場的商機,臺灣則掌握關鍵產品研發制造能力、產品設計創新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等優勢。兩岸應聚焦發展新能源、環保減碳等新興產業,提升兩岸全球競爭力,并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虎透露,兩岸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互補優勢集中在技術水平、產業基礎、市場規模、人才積累以及對外開拓能力等方面。目前,兩岸都已建立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法律基礎,在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等領域,也已經在企業層面建立起合作聯系,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優勢互補、整合資源已成為兩岸對未來開展新能源合作的共識,并將在今后的兩岸交流合作中逐漸成為現實。為了落實此次論壇上兩岸達成的“合作建議”,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兩岸相關機構已商定在本月底舉辦專題性的兩岸新能源合作論壇。

  資源整合開啟無限商機

  談到合作的具體領域,吳貴輝在此前的“兩岸新能源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特別強調了兩岸在風電設備制造產業的合作潛力。他指出,兩岸在風電設備制造產業方面各有所長,大陸具備較豐富風電開發經驗、較好風電設備制造產業基礎和產業規模優勢,臺灣在電力電子等方面具有技術優勢,因此兩岸在關鍵技術領域合作攻關,將形成擁有自主技術的完整產業鏈。

  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馬勝紅認為,在新能源相關產業國際公認標準尚未形成的當下,兩岸有必要發揮各自優勢,合作開發制定相關行業標準,對光伏等產業進行提前規劃和布局。“這對于促進兩岸占領新能源相關產業技術制點、掌握主動權和增強兩岸新能源產業的綜合競爭力,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馬勝紅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特邀專家歐嘉瑞認為,兩岸應加強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產業技術交流與合作,共同解決產業面臨的技術制造問題,提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同時可發揮各自優勢,優化整合產業鏈,共同開拓全球市場,逐步實現太陽光電等產品的普及化應用,促進兩岸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此外,兩岸還可合作進行太陽光電等技術和管理人才培訓,提升兩岸技術研發、創新能力;以及定期舉辦兩岸產業合作交流會議,增加產業交流機會等。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在7月10日論壇兩岸達成“共同建議”的指導下,兩岸能夠發揮各自具優勢的特長,攜手整合產業鏈,這將促使兩岸在應對國外綠色壁壘時擁有更多的主動權。

  新能源合作應多措并舉

  兩岸新能源合作具體應怎樣推進?

  吳貴輝在論壇上指出,兩岸新能源產業合作,首先要建立能源技術和信息交流機制,在能源需求、價格、風險防范方面,兩岸都需要建立完整的能源信息體系;其次是要加強能源裝備制造領域的合作;此外,兩岸新能源合作的常態化信息溝通和磋商機制也不可或缺。

  虎建議,面對共同的市場需求,海峽兩岸雙方可在風力發電技術、太陽能發電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和儲能技術等方面聯合研發,組織聯合研究工作組,由兩岸可再生能源產業協會組織,支持研究機構和企業參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聯盟,就具體的技術研發和創新進行實質合作。

  虎還表示,兩岸還可建立共同市場,開展技術轉讓。雙方可考慮對對方的可再生能源產品開放市場,在產品標準、檢測和認證等方面進行合作,通過優先開放風電裝備、太陽熱能利用和太陽能發電產品的市場,以及雙方給予優惠稅收優惠待遇,支持雙方企業到對方投資建企業等措施,建立可再生能源產品的共同市場。雙方可以推動技術轉讓領域的合作,并支持雙方的企業進行技術合作,迅速實現這些技術的工業化和商業化的發展,大幅度降低成本。

  鑒于目前兩岸新能源產業在范圍內仍以代工為主的現狀,臺南大學教授黃鎮江建議,兩岸在未來進行新能源產業合作時,要跳出既有的代工模式,轉向核心技術的研發與自主品牌的營銷,這樣才能站在產業發展“微笑曲線”(經濟學術語,指產業鏈像微笑嘴型的一條曲線,兩端朝上,中間低。其中附加值更多的設計和銷售環節體現在兩端,而處于中間環節的制造附加值低——編者注)的兩端,創造出具有附加值的新能源產品。

  馬勝紅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陸實施了西部大開發的政策部署,西部又有太陽能、風能等更好的資源條件,所以建議臺商在與大陸開展新能源合作時,不應只將眼光放在東南沿海地區,而更應向西部地區發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認為,兩岸之所以將新能源作為兩岸經濟合作“突破口”,首先是因為兩岸都有發展新能源產業、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以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此外,由于新能源行業是一項國際化公共課題,兩岸將新能源產業作為合作突破口更便于雙方拋卻顧慮,開展務實合作。來自臺灣的專家也對兩岸開展新能源合作的意義表示認同。比如臺灣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周濟,就把在新能源產業方面的合作放到了民族共同利益的度。他認為,兩岸在新能源領域的攜手,將助力中國人在未來的能源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上一條 上一條: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與中國石油管道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下一條 下一條:工信部:中國鋼鐵企業淘汰后將僅剩200家
相關新聞  新能源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