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產品出口有所恢復,內需仍是支撐工業回升的關鍵力量。近期,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有所加快,我國外貿形勢有所好轉,工業品出口增速低位回升。1-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品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4.6%,增速同比減緩2.2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別增長6.2%、3.6%和3.9%,10月份和11月份分別增長6.1%和5.8%,下半年以來增速總體回升,但仍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在外需疲軟的情況下,內需增勢平穩,前11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通過創新調控方式、明確經濟合理運行區間,有效引導社會預期。一系列預調微調政策的效應在下半年逐步顯現,工業生產增速止跌回升,企業經營狀況有所改善,結構調整扎實推進,市場信心明顯增強,工業經濟呈現企穩回升的發展態勢,為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2013年工業通信業運行基本情況
工業生產增速止跌回升,東部地區率先企穩。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增速同比回落0.3個百分點,但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加快0.4個和0.1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9.5%,二季度增長9.1%,三季度增長10.1%,10月份和11月份分別增長10.3%和10%,規模以上工業增速自8月份以來已連續4個月過10%,回升跡象明顯。分區域看,1-11月份,東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同比加快0.2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分別增長10.7%和11%,同比回落0.7個和1.8個百分點,但比上半年分別加快0.7個和0.5個百分點。
工業產品出口有所恢復,內需仍是支撐工業回升的關鍵力量。近期,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有所加快,我國外貿形勢有所好轉,工業品出口增速低位回升。1-11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品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4.6%,增速同比減緩2.2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別增長6.2%、3.6%和3.9%,10月份和11月份分別增長6.1%和5.8%,下半年以來增速總體回升,但仍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在外需疲軟的情況下,內需增勢平穩,前11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9.9%和13%,帶動規模以上工業保持平穩增長。
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各行業按照“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要求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加大對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治理力度,列入2013年公告的19個行業落后生產線已完成關停。1-11月份,工業完成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21%,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42.5%,同比提1.1個百分點。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繼續快于整體工業。節能技術改造和重點行業能效對標達標行動穩步推進,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工業空間布局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轉移有序推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在轉型升級中的集約集聚發展作用日益顯現。
企業效益有所改善,但主營活動利潤偏低。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7%,增速同比提13.2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加快2.6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9%,比去年同期提0.13個百分點。盡管工業企業總體經營狀況有所改觀,但主業盈利水平仍然較低。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活動利潤同比增長5.4%,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別放緩1.8個和7個百分點。以主營活動利潤計算的收入利潤率為5.66%,較去年同期下降0.36個百分點。
市場信心增強,社會預期向好。三季度,企業景氣指數達到121.5,比二季度上升0.9個點;企業家信心指數達到119.5,比二季度回升2.5個點。11月份,國家統計局調查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達到51.4%,已連續四個月保持在51%以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4%,與5月份2.9%的降幅相比明顯收窄。三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比前兩個季度也有所提。
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信息消費快速增長。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前11個月,互聯網和數據通信領域投資同比增長28.4%。用戶規模持續擴大。截至11月底,全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2.23億戶,其中3G用戶3.87億戶,占比達到31.6%。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新增1822.1萬戶,總用戶達到1.88億戶,其中4M以上寬帶用戶比例達到77.4%;農村地區寬帶接入用戶達到4699.7萬戶,新增651萬戶,城市和鄉村寬帶用戶比例由去年同期的3.31:1縮小到3.0:1。智能移動終端呈現加速增長態勢。1-10月,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48億部,同比增長178%,自主品牌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國內銷量繼續快速增長。信息服務增勢平穩。通信業完成業務收入1.067億元,增長8.5%;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9.7萬億元,增長34%;軟件業前10月完成業務收入2.53萬億元,增長24.1%。信息消費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
盡管經濟運行出現了上述諸多積極變化,但仍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回升基礎仍不穩固。盡管當前內需增勢基本平穩,但經濟復蘇基礎依然脆弱,外需總體仍處在較低增長水平,總需求水平能否持續擴張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同時,7月份以來工業生產等主要指標明顯反彈也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有一定關系,并且經濟增速的回升也未引發企業庫存出現明顯積極調整,工業企業庫存總體仍處在較低水平。10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6.2%,比上年同期回落2.1個百分點,比9月底僅回升0.2個百分點。1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中的產成品庫存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仍位于50%的臨界點之下。目前,企業未顯現出回補庫存的明顯跡象,工業擴張動力總體仍顯不足。
二是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當前,我國產能過剩已呈現出行業面廣、過剩程度、持續時間長等特點,是影響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矛盾。去年以來,國家統計局統計的6萬余戶大中型企業產能綜合利用率基本低于80%,產能過剩從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向風電、光伏、碳纖維等新興產業擴展,部分行業產能利用率不到75%,但一些過剩行業投資增長仍然較快,新的中低端產能繼續積累,進一步加劇了產能過剩矛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近期對3545家企業的調查顯示,67.7%的企業認為,要消化目前的過剩產能,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其中認為需要“5年及以上”的企業占到22.7%。化解產能過剩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三是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依然突出。與往年相比,當前工業企業盈利水平依然偏低,前10個月企業虧損面為14.7%,同比提0.3個百分點,企業生產經營總體仍較困難。在工業品出廠價格連續21個月下降的情況下,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較快,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平均成本要占到85.81元,同比上漲0.44元,相應增加的企業成本相當于同期新增利潤總額的2/3。10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2.5%,于主營業務收入1.4個百分點,在41個工業行業中有26個行業應收賬款增幅于主營業務收入增幅,企業資金壓力依然較大。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問題更加突出。11月份,小型企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8.3%,已連續4個月回落,并且連續20個月運行在50%的臨界值之下。
四是工業推進提質增效升級的任務緊迫而艱巨。在持續發生大范圍霧霾天氣的嚴峻形勢下,倒逼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壓力增大。1-11月份,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4.8%,離完成全年降低5%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兩一資”行業產能出現加快釋放又會明顯加大節能減排壓力。隨著工業潛在增長率下降,多年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更加凸顯,工業調結構、轉方式任務更加迫切。近年來,工業要素投入的邊際效應不斷減弱,我國工業已進入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深化改革、提全要素生產率才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階段。2009年以來,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不斷回落,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持續下降,制造業增量資本產出率急劇上升,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降低,集中反映了我國研發創新投入不足、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經濟增長質量下降等突出問題,必須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大力提質量效益。
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疊加的發展階段,短期問題和中長期問題相互交織,體制性矛盾和結構性問題并存,加上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過程中,使我國經濟發展環境更趨復雜。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以及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深入推進,我國工業已由過去的速增長期進入到了以結構調整為主的中速增長新階段,預計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較去年增長9.7%左右。
二、2014年工業發展環境分析
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將為擴大內需、發展實體經濟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將更加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的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將進一步激發工業發展活力。在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和全社會對轉型升級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的共識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續深入推進,將進一步增強工業發展后勁。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國內外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在工業潛在增長率下降的情況下,多年積累的深層次問題與結構調整投入不足的矛盾更加凸顯,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還要付出巨大努力。
從國際看,發達經濟體宏觀指標總體改善,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也有所趨穩,明年經濟復雜步伐有望略有加快,外貿形勢將得到一定程度改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份預計明年全球經濟增長3.6%,比今年0.7個百分點;貿易組織9月份預計明年全球貿易規模增長4.5%,比今年2個百分點。但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依然較多,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節奏仍不明朗,歐元區債務上升和失業率企問題依然突出,日本短期刺激政策效應遞減,新興市場國家中俄羅斯和印度存在滯脹風險。同時,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以及我國出口傳統競爭優勢減弱也將對外貿增長形成制約。另外,10月份開幕的第114屆廣交會的采購商與會人數比113屆環比減少6.5%,比第112屆同比微增0.1%;出口成交額環比下降10.9%,同比下降3%,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出口形勢總體仍不容樂觀。綜合看,明年我國出口形勢可能略好于今年,但總體仍將延續低速增長的格局。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擴大內需潛力巨大,但制約因素也在增多,明年內需增長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投資和消費結構都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
從投資看,今年1-11月份,全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1萬億元,同比增長19.9%。其中,民間投資24.8萬億元,增長23.2%,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3.5%,比去年同期提1.7個百分點。隨著三中全會后民間投融資環境的不斷完善,以及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力度的持續加大,明年民間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活動會更趨活躍,將在穩定投資增長、提投資效率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前11個月,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僅增長14.3%,同比回落14.5個百分點,反映未來投資增長動力下降。同時,受地方融資平臺監管收緊和財政收支矛盾等因素影響,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后勁不足。制造業投資受產能過剩和利潤偏低影響,總體仍將維持低速增長格局。今年以來,我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和土地購置面積均處在低位水平,并且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開發呈現出供大于求的跡象,預計房地產投資增速也將有所放緩。綜合分析,明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穩中略降,但民間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有望保持較快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將繼續發揮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
從消費看,今年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加快0.3個和0.1個百分點,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信息消費等新型消費業態增長較快,成為消費增長中的亮點。在信息技術深入應用和中央加大對信息消費等新消費熱點培育力度的作用下,明年信息消費將延續快速增長勢頭。隨著我國消費結構加速升級,居民對端消費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端消費市場也有望加快增長。前11個月,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已提前完成全年新增900萬人的目標任務。三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繼續保持在4.04%的較低水平。就業市場的良好形勢將為居民消費平穩增長打下基礎。但是,今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放緩,部分一線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意愿,對消費增長形成掣肘。綜合看,在國家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宏觀調控政策基調下,明年消費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繼續發揮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基礎作用。
明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的重要一年,工業發展環境總體向好,但面臨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特別是工業運行質量提升任務十分艱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要更加注重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將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在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之間找到黃金平衡點。總的看,明年工業經濟運行將延續穩中有進的態勢,生產增速在合理區間運行,改革紅利將得到進一步釋放,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有望得到改善,工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步伐繼續加快。
三、重點行業運行情況和發展趨勢判斷
從工業主要管理門類看,主要行業運行特點和明年發展趨勢判斷如下:
原材料工業。在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拉動下,原材料行業運行總體平穩,下半年以來生產增速加快,企業效益狀況有所改觀。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數據測算,今年1-11月份,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1個百分點,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0.6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別增長10.2%、10%和10.9%,10月份和11月份分別增長10.5%和10.2%。前10個月,原材料工業實現利潤總額在去年同期下降18.9%的基礎上增長15.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6.8個百分點;收入利潤率為4.06%,同比提0.2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15.35%,同比下降0.32個百分點。明年生產增速可能適度回調,結構調整力度將不斷加大。明年房地產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可能會有所放緩,原材料主要下游產業的投資需求難以改觀。同時,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和電解鋁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中央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指導意見以及大氣污染防治等政策措施的出臺實施將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加快行業發展方式轉變。總體看,明年原材料行業增加值增速可能略有放緩,結構調整力度有望明顯加大。
鋼鐵行業。生產增速加快,出口明顯增加。1-11月份,我國累計生產粗鋼7.1億噸,同比增長7.8%,增速同比加快4.9個百分點。出口鋼材569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2%。鋼材庫存持續下降,但仍于年初水平。據中國鋼鐵協會對主要鋼材市場社會庫存統計,鋼鐵社會庫存量由年初的1188萬噸連續上漲至3月份的1997萬噸的位,之后逐月下降,5月份后去庫存化加快,11月末庫存降至1240萬噸,但仍于年初52萬噸。市場供需矛盾突出,鋼材價格回落。年初以來,鋼材價格逐月回落,從2月中旬的111.12點回落至6月末的98.52點,7、8月份略有回升,但受產能加快釋放等影響,市場繼續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9月份以來鋼材價格再次下跌。11月末,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下降為99.33點。企業效益有所好轉,但盈利水平仍然偏低。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10月份,冶金行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9.9%(去年同期為下降48.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6.2個百分點。但是,全行業收入利潤率僅為2.16%,企業虧損面同比下降2.67個百分點,但仍達23.4%。運行困局短期難以扭轉。明年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可能有所回落,汽車、船舶等下游用鋼行業需求也難以明顯增加,預計鋼鐵行業國內需求難有改觀。另據國際鋼協近預測,2014年全球鋼鐵表觀消費量將增長3.3%,僅比今年提0.2個百分點,加上國際貿易摩擦明顯加劇,鋼材出口進一步加快的可能性不大。同時,當前鋼材庫存仍處在較水平,并且產品同質化競爭問題仍然突出,產業集中度呈下降趨勢,市場供需矛盾短期內很難扭轉。在鋼材價格缺乏回升動力的同時,鐵礦石價格依然居不下,將進一步吞噬鋼鐵企業利潤。綜合看,明年鋼鐵生產增速將有所放緩,總體仍將維持微利狀態,生產經營形勢依然嚴峻。
有色行業。生產總體平穩。1-11月份,有色行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3.3%,增速同比回落0.7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十種有色金屬產量3691萬噸,增長10.5%;其中,電解銅、電解鋁產量分別增長14.3%和9.6%。銅材、鋁材產量增長較快,累計增速均過20%。價格震蕩下行。11月29日,上海市場銅、鋁、鋅三個月期貨價格分別收于50530元/噸、13975元/噸和14740元/噸,均明顯低于年初水平。利潤降幅縮小,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依然突出。前10個月,有色金屬行業實現利潤1438億元,同比下降6.8%,降幅同比縮小12.6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收窄5.6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3.39%,同比回落0.57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19.81%,同比擴大1.09個百分點。明年運行形勢可能與今年大體相當。盡管有色行業總體市場需求難有改觀,但是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深入落實和結構調整的不斷推進,有色金屬深加工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將支撐有色行業平穩運行。然而,我國有色金屬冶煉產能過剩、礦山保障能力不足、附加值產品短缺的“中間大、兩頭小”的產業鏈格局短期難以解決,美國經濟復蘇步伐加快將導致黃金、銅等金屬的金融屬性走弱,主要有色金屬價格可能持續低位震蕩。同時,國內電力、環保和人工成本上升較快,企業經營困難短期或難有改變,實現利潤可能基本維持在今年水平。
建材行業。生產增速穩中有升。1-11月份,建材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增速同比加快0.6個百分點。生產水泥22億噸,增長9.2%;平板玻璃產量7.1億重量箱,增長11.6%。制品業及深加工業的拉動作用日益增強。據中國建材聯合會統計,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建筑用材和輕質建材等制品與深加工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均過20%,明顯于傳統建材行業,對建材行業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水泥、平板玻璃行業遏制產能過剩初見成效,產品價格緩慢回升。據中國建材聯合會統計,前三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水泥熟料生產線32條,新增水泥熟料生產能力4053萬噸;累計新增浮法玻璃生產線17條,新增產能6184萬重量箱。截至9月底,水泥熟料、平板玻璃新增產能為去年全年新增產能的43%和45%,目前在建的水泥、平板玻璃項目有一半以上不同程度地放緩了進度或停止了建設。在新增產能得到初步遏制、市場供需矛盾有所緩解的情況下,今年以來水泥、平板玻璃價格總體穩定, 8月份以來基本呈現小幅回升的態勢。效益狀況有所好轉。前10個月,建材行業實現利潤增長21.3%(去年同期為下降5.2%),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1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7%,同比提0.28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12.47%,同比收窄0.18個百分點。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有望延續。今年以來,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建材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已初顯成效,建材制品業和深加工行業發展態勢良好,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進展。下一階段要繼續抓好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大力發展低耗能、低排放、附加值的綠色建材等行業,在推動建材行業運行基本平穩的同時,進一步提質增效。
石化行業。生產增勢基本平穩。1-11月份,石化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增速同比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化工行業增長12.2%。主要產品中,乙烯和燒堿產量分別增長8.4%和5.9%,增速同比加快11個和1.8個百分點;純堿產量同比下降1.5%。多數產品價格見底回升。今年以來,主要石油化工產品價格呈現下跌趨勢,進入三季度之后,產品價格持續下滑的態勢基本得到遏制,多數產品價格有所回升。據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統計,盡管石油和化工行業價格指數同比仍然下降,但是環比已連續數月小幅回升。9月份,在主要監測的化工產品中,70%的產品價格環比上漲。除有機化學品外,純堿、燒堿等部分持續下跌的無機化學品價格也出現了回升。效益恢復性回升。前10個月,石化行業實現利潤總額3586億元,在去年同期下降5.8%的基礎上增長9.3%,比上半年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化工行業利潤總額增長11%。明年將保持平穩增長。近期,石化行業運行呈現企穩回升的積極態勢,油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加快頁巖氣開發、煤層氣開發、穩步推進煤化工項目等一系列政策效應的顯現將進一步鞏固行業向好發展的基礎。但也要看到,當前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明年房地產、建筑和汽車等下游行業需求狀況難有改觀,市場供需失衡矛盾調整難度較大,加上資源環境約束加強和企業經營成本企,行業運行情況短期仍難以明顯好轉。預計明年石化行業運行態勢總體平穩。
裝備制造業。在汽車行業支撐,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和出口持續回升的拉動下,裝備工業生產增速連續五個月恢復。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11月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7%,增速同比加快2.5個百分點,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9%、9.3%和11.2%,10月份和11月份分別增長13%和13.9%,已連續5個月回升。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長14.3%,增速同比加快5.7個百分點,是帶動裝備工業生產回升的重要力量。出口增速持續回升。受全球經濟回暖和去年基數前后低的影響,裝備工業出口交貨值扭轉了年初以來降幅持續擴大的趨勢,6月份以來增速不斷回升,11月份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6.5%。效益狀況繼續改善。前10個月,裝備工業實現利潤10536億元,同比增長14.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2.8個百分點,較上半年加快3.5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39%,同比提0.15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14.68%,同比擴大0.6個百分點。裝備行業運行仍將延續恢復回升基調,行業內部可能出現分化。盡管明年固定資產投資難以加快增長,但出口形勢可能有所改觀,同時中國機械聯合會重點聯系企業的累計訂貨額增速也呈現持續小幅加快之勢,預計明年行業需求狀況總體平穩,將支撐裝備工業繼續恢復增長。受產能過剩影響,冶金礦山設備、重型機械、普通機床等行業短期仍然難以擺脫低迷態勢。在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背景下,明年檔機床、機器人等端裝備制造業有望加快發展。汽車和農機產銷在今年增速較的基礎上可能適度回落,但大型端農機仍有望實現快速增長。
汽車行業。產銷量保持較快增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1-11月份,全國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999萬輛和1986萬輛,同比增長14.3%和13.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9.8個和9.5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產、銷量分別為213萬輛和204萬輛,增長21.2%和14.1%。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有所回落。1-11月份,共銷售中國品牌乘用車646萬輛,增長11.5%,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0%,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1.6升及以下轎車市場份額小幅提。1-11月份,共銷售1.6升及以下轎車780萬輛,增長13.1%,占轎車銷售總量的比重為72%,同比提1.2個百分點。市場集中度有所提升。1-11月份,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1758萬輛,增長15.2%,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8.5%,同比提1.3個百分點。出口量下降。1-11月份,我國出口汽車89.4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7.4%。效益狀況良好。前10個月,汽車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2.4%,增速同比加快13.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8.19%,同比提0.36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14.48%,同比下降0.79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為新的增長亮點,但汽車產銷增速整體可能適度回落。在居民汽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我國能源、交通和空氣質量壓力不斷加大,采取限購政策的城市恐將進一步增多,明年汽車產銷可能在今年位增長的基礎上有所回落。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推進實施和相關公共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的作用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加快發展。
船舶行業。生產持續低迷,企業效益銳減。1-11月份,全國造船完工量388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3.1%,降幅同比擴大4.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83.4%。1-10月份,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80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2.3億元,同比下降49.8%。新承接船舶訂單繼續恢復性回升。1-11月份,新承接船舶訂單量518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04.3%(上年同期同比下降49.4%);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92.7%。手持訂單降幅收窄。截至11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1192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2%(上年同期同比下降30.3%),比2012年底手持訂單增長11.5%;其中出口船舶占總量的87.8%。明年運行環境可能略有好轉。在國際航運市場溫和回暖的情況下,船舶工業運行中呈現出的積極跡象有所增多,隨著經濟復蘇步伐加快和《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推進實施,明年行業發展環境有望繼續改善,但船舶行業過剩產能短期內難以消化,低迷運行的總體格局不會出現根本轉變。
消費品工業。受居民消費支出增速放緩和外需不振等因素影響,消費品工業生產總體趨緩,但三季度以來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勢頭。1-11月份,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增速同比回落1.5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6%、9.1%和9.9%,10月份和11月份分別增長10%和9.3%。效益狀況良好。前10個月,消費品工業實現利潤14649億元,同比增長15.9%,比上半年加快0.7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17%,同比提0.14個百分點;虧損面為12.72%,同比擴大0.48個百分點。消費品工業仍將保持平穩增長的運行態勢。在明年國家延續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宏觀調控政策的同時,國際經濟形勢也有望略有好轉,消費品工業面臨的外部發展環境總體改善,但同時也存在居民收入增幅放緩、部分小微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等制約因素,預計明年消費品工業運行總體平穩。
輕工行業。生產基本平穩。1-11月份,輕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緩1.2個百分點。其中,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酒及飲料生產等3個行業分別回落4.3個、1.5個和2.8個百分點,大食品行業增速下滑是導致輕工業生產放緩的主要原因。結構調整初顯成效。從主要輕工產品產量看,前10個月,太陽能電池、家用電熱水器、電動自行車等附加值相對較的產品產量增速較快,而以紙、革為代表的原料類產品和被轉型替代的產品產量降幅較大。利潤保持較快增長。前10個月,輕工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5.1%,增速同比回落2.8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79%,比去年同期略有提;企業虧損面為12.13%,同比擴大0.75個百分點。輕工行業進入中速平穩增長階段。在傳統的低成本優勢不斷削弱、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以及家電下鄉等刺激消費政策退出的背景下,我國輕工行業發展已顯現出由以規模擴張為主的速增長期向以追求質量品牌為主的中速增長期的階段性轉變特征,預計明年這一勢頭仍將延續。
紡織行業。生產較為低迷。1-11月份,紡織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同比回落2個百分點,低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2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紗、布、服裝產量同比分別增長8.3%、5.6%和0.7%,增速同比回落6.4個、5.3個和5.7個百分點。出口增長總體平穩。1-11月份,紡織行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7.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7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6.3%、8.5%和6.1%,10月份和11月份增長5.9%和8.1%。企業效益改善。1-10月份,紡織行業實現利潤2439億元,同比增長18.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別加快16.2個和1.7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83%,同比提0.27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14.38 %,同比縮小0.2個百分點。明年運行形勢總體平穩。在國內消費平穩增長和外需回暖有望加快的情況下,紡織行業運行面臨的需求環境可能略有改觀,但當前國內外棉花價差依然較大,同時人工等成本過快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紡織行業的國際競爭優勢,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在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國的市場份額均有所下降。綜合看,明年紡織行業將保持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
電子制造業。我國電子制造業對外依存度,行業運行與國際形勢密切相關,受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影響,電子制造業生產小幅波動。1-11月份,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增速同比回落0.4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5%、11.7%和10.5%,10月份和11月份增長11.8%和11.3%。在出口增長回升的拉動下,電子制造業生產增速已連續3個月過11%。效益狀況有所好轉,但扭虧增盈任務依然艱巨。1-10月份,電子制造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1.3%,增速較去年同期加快11.3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3.43%,同比提0.31個百分點,企業盈利水平有所提,但虧損問題突出。前10個月,企業虧損面達到23.89%,較去年同期提0.91個百分點。明年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有望略有加快,電子制造業面臨的運行環境總體上可能會有所好轉,但依然面臨較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
上一條:工業鍋爐:我國工業鍋爐將節能改造提上重要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