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稱,7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值繼續下滑,其中重要原因是受6月“錢荒”的影響。同時,由于內需和外需的疲軟,我國制造業增長放緩,進而繼續拖累就業的增長。而就業指數的下滑,一方面與經濟低迷直接相關,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勞動密集型行業“機器替代人”的中長期趨勢。
實際上,7月份中國制造業PMI值與歷史數據相比,再次
7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3%,比6月份回升0.2個百分點。針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中國制造業PMI,有專家表示,從制造業PMI分項指數來看,同6月相比,新訂單指數、企業預期指數、購進價格指數等主要分項指數都呈現不同程度回升,表明我國制造業顯示出增長企穩和好轉的跡象。
國家政策支持 市場淡季不淡
數據顯示,7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PMI指數終值為47.7,比6月份終值下降了0.5個百分點,連續第三個月放緩,并回落至11個月以來的新低。其中,就業指數下滑至47.3,創下2009年3月以來的低點。
有分析稱,7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值繼續下滑,其中重要原因是受6月“錢荒”的影響。同時,由于內需和外需的疲軟,我國制造業增長放緩,進而繼續拖累就業的增長。而就業指數的下滑,一方面與經濟低迷直接相關,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勞動密集型行業“機器替代人”的中長期趨勢。
實際上,7月份中國制造業PMI值與歷史數據相比,再次呈現出“淡季不淡”的特征,指數表現優于實際經濟形勢。其中,反映企業信心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6.4%,比6月份上升2.3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3個月的下降走勢,對于市場信心有著積極意義。
根據分析,企業信心有所增強是7月份PMI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但除信心外,一系列穩增長措施也實實在在產生作用。近期,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增加了企業發展信心。如取消和下放部分行政審批權限,激發了民間經濟活力;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和加快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提振了投資相關行業的信心;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減輕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擴大信息消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等,改善了企業運行環境和發展預期。
同時,我國大型企業運行總體平穩,為制造業PMI溫和回升奠定了基礎,特別是中小企業得到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近幾個月,國家從稅收優惠、資金支持、清理收費以及政府采購多方面入手,進一步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而且從8月1日起,“營改增”試點擴大到全國范圍,600萬小微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
指數小幅回升 經濟增長趨穩
事實證明,國家出臺一系列穩增長舉措,成功穩住了市場預期,并帶動了7月份制造業PMI逆季節小幅回升。而7月PMI反季節上升,只有在2009年國家出臺4萬億政策,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支持后出現過。
而且,從2005年以來,我國制造業PMI指數第二次反季節上升,說明從6月份中旬起,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一攬子投資、出口、消費促進政策,使得制造業樂觀預期有所抬頭,說明制造業回暖主要得益于國家政策微調帶來的預期改善。
實際上,今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小幅回落,市場預期持續走低,與實際經濟走勢出現一定反差。不過,7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小幅回升,表明未來經濟增長趨穩。而且,進入下半年之后,市場對經濟趨穩的預期逐漸增加。在宏觀經濟政策支持下,市場需求大體平穩,從7月份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看,未來出口需求有望有所恢復。
有關人士指出,雖然7月份制造業PMI新數據令人樂觀,但并不能說明經濟已經企穩回升,未來要看綜合數據。7月份,我國用電量、運輸、信貸等相當多數據仍在往下走,只有當消費、工業增加值、金融、運輸量等數據都逐步向好,才能說經濟企穩回升。
根據預測,由于去庫存減弱,我國制造業PMI短期企穩,主要原因是:7月PMI由6月50.1小升至50.3,好于市場預期;生產和新訂單均略有回升,與溫天氣有關,也表明需求短期低位企穩;購進價格大幅反彈,有助于緩和去庫存壓力;就業指數明顯回升,應該難有刺激政策出臺;今年PMI樣本變化,5月份曾出現淡季大幅反彈,而7月份淡季企穩的持續性還需要觀察。
不過總體來看,7月份制造業PMI雖然過預期,但經濟依然弱勢,總需求萎靡不振,特別是經濟運行的問題,仍突出表現在產能過剩矛盾未見明顯緩解。估計未來的經濟形勢,制造業仍會繼續放緩,去產能還會繼續。而且,小型企業PMI位于臨界點以下,仍面臨著資金緊張、勞動力成本增長過快、技術落后等諸多困難和問題,需要繼續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上一條:基礎設施:地方密集批復城軌項目 至2020年投資達4萬億